本报讯 (记者史博臻) 昨天,《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 (以下简称 《规划》) 正式对外公布。到2020年,崇明要形成现代化生态岛基本框架,水体、植被、土壤、大气等生态环境要素品质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
30%,自然湿地保有率达到4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力争达到95%左右;发展绿色交通,建设兼顾通勤和景观体验功能的轨道交通崇明线,深入开展沪崇西复合通道前期研究。
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崇明撤县设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十三五”规划,以更高标准、更开阔视野、更高水平和质量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上海制定了这份 《规划》。
根据《规划》,崇明作为最为珍贵、不可替代、面向未来的生态战略空间,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和21世纪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示范基地,是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未来要努力建成具有国内外引领示范效应、社会力量多方位共同参与等开放性特征,具备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综合性特点的世界级生态岛。
同时,明确了三岛统筹发展的分工布局。崇明本岛是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核心载体。长兴岛是上海建设高端绿色制造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基地,要贯彻生态要求,提高绿色发展能级,打造世界先进的海洋装备岛、生态水源岛和独具特色的景观旅游岛。横沙岛要加大保护力度,发展生态农业,引领绿色发展,成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先行示范区。
《规划》提出了底线约束———
严格控制常住人口总量。到2020年常住人口保持现有规模,控制在70万人左右。优化人口结构,结合生态岛功能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全区规划建设用地总量实现负增长,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65平方公里以内。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机制。争取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
强化生态底线管控。划定并分级管控生态红线,一类和二类生态空间共252平方公里作为市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其中,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范围作为一类生态空间范围,禁止一切开发活动;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范围、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东风西沙水库饮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青草沙水库饮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核心范围、重要湿地等作为二类生态空间范围。
崇明岛新建建筑高度原则控制在18米以下,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符合条件的将100%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
交通方面,崇明将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力争新能源公交车比重达到100%。建设500公里生态绿道、自行车绿道,探索设立低碳出行引导区。
崇明产业布局则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融入海洋经济发展大局,依托长兴海洋科技港,引导船海产业高端制造、研发设计及生产性服务类企业集聚发展,成为上海建设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
崇明将打造“多旅融合”的大旅游格局。这里会变身为国内外知名的绿色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引入国际花卉博览会与全球花卉交易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