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自制短片《中华将军群像》被某弹幕网站置顶“推荐”单元,“看到无畏和牺牲,很燃很感动”等热血弹幕评论感动了很多观众。近年来,弹幕在年轻一代中风靡,留给许多人的主要印象不外乎“恶搞”“二次元”。然而,随着用户群以及视频内容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弹幕展现出了更多元、丰富的特征。
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中华将军群像》,被弹幕“顶”成热门的内容,以及弹幕本身正在出现变化。有学者表示,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评论载体,弹幕以轻松的语言,高度的大众参与性、即时性和互动性,正在发挥出更为积极、有效的文化评论功能。
有业内人士提醒,弹幕作为网络传播技术发展出来的一个平台,其正确的价值导向需要关注和引导。
面对正能量的优秀作品,“00后”同样会表现出强烈喜爱和认同
“弹幕”最早是军事用语,用来形容像幕布一样密集的炮火攻击。如今,也指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将评论直接发送到屏幕上的互动方式。这些评论从屏幕飘过时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因此被称作“弹幕”。
国内某知名弹幕视频网宣布,要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投拍成电影。这部纪录片在电视首播时反响平平,却在弹幕网站上“逆袭”爆红,一批平均年龄只有17岁的视频用户,用数万条弹幕评论,将其送上以动漫二次元为主角的弹幕网站首页。片中修文物的老师傅,则因为专业和认真收获一大批拥趸,他的镜头一出,便满屏弹幕致敬。
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一批常常喊着“前方高能”的“95后”“00后”用户,会对一部传统、安静的纪录片发出由衷赞叹,并用弹幕这种另类模式向工匠精神致敬。
“弹幕的评论功能,其实跟古典小说的评点有相似之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脂砚斋评 《红楼梦》,金圣叹评《水浒》,都是读到哪儿,马上就把自己的情绪感觉写在旁边。”弹幕也是一样,在即时的情绪表达中,也会有许多严肃思考和真情流露。在这个评论载体之上,并不存在内容的“二次元壁垒”,不只有无厘头的评价,对于有历史厚度的、正能量的优秀作品,“95后”“00后”同样会表现出强烈的喜爱和认同感,并且愿意在弹幕上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互动讨论+知识普及,弹幕评论打破静止观影
互联网时代,弹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实时、互动的评论平台,而在轻松的语言之外,弹幕中的评论还呈现出了许多独有的特点。
有学者认为,弹幕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种高度参与性的活动。人们通过流动的弹幕点评,加深了参与的积极性。任何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评论的门槛被大大降低。这种高度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打破了从前独立静止的观影状态,形成一种众声喧哗的群体观影氛围。在这种讨论的语境中,许多观看时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往往会在弹幕评论中被重新认识到,比如围绕古装剧中服饰、礼仪等细节处的考究,以及构图的妙处。而诸多影视剧作中的“穿帮”镜头、前后矛盾之处,也都逃不过弹幕网友的火眼金睛。
这种群体氛围中的观点表达,更容易引起观影者的共鸣,往往出现网友重复同一句话,形成“刷屏”的壮观景象。弹幕中也常常不乏“高人”,许多弹幕评论还承担了知识普及的作用。彩虹室内合唱团的歌曲 《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 曾在网上大热,弹幕中就有关于乐器“卡祖笛”及歌中旋律出处等“科普”。“求大神告知BGM (背景音乐的英文缩写)”、“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是什么”等问答也在各类视频的弹幕中频频出现,连续剧前后的背景、导演以前的类似作品、演员演过的经典角色等介绍更是常见。这些弹幕能有效地帮助观众理解视频的内容。
近三分之二用户不喜欢弹幕,语言暴力需警惕
不过,有专家提醒,弹幕评论目前仍有不少弊端值得注意。根据某网络平台开展的一项“95后社交调查”显示,60.05%的“95后”用户认为弹幕会影响观看体验,而在更年长的用户当中,不喜欢弹幕的占到65.65%。
近三分之二的用户对弹幕表达了不同程度的反感,首当其冲的是满屏弹幕文字干扰观剧,有时弹幕刷屏,一个感叹词一个数字,被多种颜色多种字体刷上屏幕,导致剧情被评论遮盖。更重要的是,当前弹幕中存在着大量低俗网络用语,其中不乏语言暴力。低俗化的语言在多种形态的网络评论中都有存在,而弹幕因为其自身的实时性、互动性,更容易将负面效应放大,甚至两批网友因为意见不合而在弹幕中“对骂”的情形也时有发生。专家指出,青少年是弹幕的主要使用群体,身心很容易受到低俗用语的不良影响。应该将正常调侃和涉黄涉暴的文字区分开来,警惕弹幕评论中披着“流行”外衣的语言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