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蚂蚁金服副总裁、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做了一场直播,意外做了一次“网红”。这个现年50多岁的男人,吸引了100万80后、90后年轻人在线上与他直播互动,聊天的话题,就是消费信贷。
一年一度的“双11”已经走过8年,从一开始的价格战,到这几年的物流战、跨境购物战……电商用尽各种招数来粘住消费者,希望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装满购物车。不过,随着价格战越来越接近成本底线,“双11”成交额的“天花板效应”正在慢慢显现。如何让消费者持续不断“买买买”?今年,电商们想到的招数是消费金融。
在年青一代中,消费信贷这个词并不陌生,互联网系的消费信贷产品更是在这个“双11里”唱起了主角。支付宝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1日中午12时,花呗支付交易笔数已经超过9600万笔;京东金融方面透露,11日凌晨第一个小时内,京东金融的支付峰值是去年同期的4.5倍。
在年青一代中,消费信贷这个词并不陌生。数据统计发现,在京东商城上,56%的交易都是白条购买的;三星S6首发,44%的手机通过白条购买。
消费信贷:释放消费潜力
今年的“双11”,除了阿里系,其他互联网系消费信贷产品也快速跟进。京东系在“双11”期间为其消费信贷产品“白条”用户增加了临时提额的功能;唯品会也同样为其消费信贷产品“唯品花”提供了总计10亿元的临时额度包;苏宁则贴息4000万元,让消费者可享受“任性付”6、9、12期分期免息优惠,并从11月初开始,对任性付开放申请,实现全民授信;而万达电商则绑上快钱,通过后者旗下信用产品快易花最高可取现5万元……这场消费信贷的争夺战丝毫不亚于电商大战。
消费信贷的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是因为这个新兴的领域有着太多诱人的机遇。波士顿咨询公司曾经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截至2014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大约是7.7万亿元,这一数字在2018年将会增加到17.5万亿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唐涯指出,从现代的金融市场来看,美国大概82%是消费信贷,18%是生产型企业的企业信贷;欧洲的比例大概是7:3,中国的消费信贷却只占到12%左右,个人消费信贷被严重抑制了。
“消费金融是一片蓝海,但这部分客户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服务。”京东金融在升级其消费信贷产品“白条”时,京东消费金融业务高级总监许凌曾这样评价过。数据统计发现,在京东商城上,56%的交易都是白条购买的;三星S6首发,44%的手机通过白条购买。分析人士认为,这客观上帮助品牌商家和消费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形态和消费模式,是一种双赢的方式。
从今年“双11”的消费金融走向来看,花呗和白条等产品都只是消费金融的底层基础产品,一些更加复杂的投消一体化产品也已悄然出现。蚂蚁聚宝App最近上线了一款新型理财产品“乐买宝”,最高收益达到15%。以投入1000元计算,只要在聚划算购买指定商品超过2750元,那么收益率就能从基础的4%提升到最高的15%。
这么高的收益从何而来,蚂蚁金服财富事业群总裁黄浩告诉记者,收益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基础收益,是由信托机构提供基础资产管理,还有一部分是消费返还权益,就是通过“预先锁定人群+预先锁定购买力”的方式,让商家返还收益。
可以看到的是,在整个消费链中,银行所承担的作用正在被削弱,这一环节正在被互联网及互联网金融公司所瓜分。快钱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关国光预测认为,消费与金融的融合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中,会造就更多、更加强大的复合业务模式,并造就新的体验技术,而这种体验的持续优化,将是未来商业最大的竞争力。
消费保险:聚沙成塔新模型
如果说一年前,那个几块钱的退货险刚刚教会了无数保民一个新单词———消费保险,那么今年,这种基于消费所产生的保险已经变得琳琅满目,褪色险、延保险、碎屏险等等,不断冲刷着传统保险的边界。
CBNdata此前发布的 《2016互联网保险消费行为分析》 报告首次提出了“保民”的概念,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互联网保险消费者已经超过3.3亿人次,同比增长42.5%。互联网“保民”人数已经是“股民”人数的3倍,“基民”的1.5倍。
不同于传统的健康险、人寿险,互联网保险的特征在于“聚沙成塔”。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认为,在互联网平台上,保险与消费展现出互相促进的“共生效应”,“一方面,促进互联网消费活力,让用户需求敢于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消费又会反过来激发更多的保险需求。”
环球卫浴商城总监夏维君对于互联网保险带来的消费增量深有感触。去年6月,这家网店加入了一项名为“极保障”保险计划,这是首款针对家居电商的消费保险,保障的场景包括免费上门退货、货物破损赔偿、材质
免费鉴定以及品质质保等。
尹铭向记者透露,去年的“双11”,5家保险公司做了4个产品,今年,保险公司已经增长到9家,包括人保、国寿、平安、太平洋、太平保险等,涉及退货运费险、大件物件破损的保险、售后保障险、延保险等。京东方面则透露,今年“双11”,他们与中国人保财险一起探索“送货龟速险”,如果国内送货时间超过8天,消费者就能拿到一定金额的赔付。
从数量上来看,传统保险公司都冲了进来,从种类上看,这些消费保险已经渗透到消费的整个链路里去了。然而,这种创新对于保险业务的架构变化也提出了高挑战。“传统保险产品大额、低频,但消费保险则是小额高频、碎片化的产品,与越来越多场景实现跨界共创后,对科技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众安科技CEO陈玮告诉记者。
就在一周前,国内首张互联网保险牌照的持牌者众安保险宣布成立子公司众安科技,陈玮认为,没有一家传统保险公司需要每天处理超大规模、超多渠道、超高并发、超多金融业务融汇交叉的情况,这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八二法则”的风控挑战
在企业管理学中,商学院的老师总是会教学生一条“二八定律”——即要服务好20%的人群,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利润、更多的收入。但如果看看消费金融的服务人群,这条铁律似乎被打破了——无论是消费信贷还是消费保险,学生、四五线城市居民、低收入群体都被纳入到服务对象中。
二八定律,变成了“八二法则”,背后的挑战和风险也不可同日而语。消费金融的本质是普惠金融,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服务低信用人群或无信用记录的群体,做好线上风控?
在准入门槛上,俞胜法曾经分析过花呗的用户,“全国是90后大概有1.7个亿,在这些90后里面,有四分之一的人是我们的花呗用户。”言下之意,得青年人得市场,话是没错,但反过来看,这部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还来不及“开采”的人群,可能是没有收入的学生,也可能是工资极低的外出打工者,凭什么为这群用户开出一张“赊账单”,还能临时提额,又凭什么相信他们可以如期还钱?
一位从传统银行跳入蚂蚁金服的内部人士透露,从风控上来说,传统银行的反欺诈基本方法和蚂蚁是一样的,都是基于用户的交易行为和几百上千个模型,去做实时监控。但不同的地方在于,银行的数据几乎全部是来自于交易行为,而互联网企业的数据维度更多,触角也更加广泛。
记者了解到,电商平台目前主要通过大数据来建立多维度的风控模型,比如用户的地理位置、消费记录、个人信用情况等,都会被计算进去。俞胜法告诉记者,花呗产品从准入到消费阶段的监控,现在在跑的整个数据模型大概有100多个,包括10万多个数据纬度,每一天处理的数据量大概就有2亿条左右,“目前花呗支用的不良率不到1%,数字非常低。”
尽管如此,消费金融在风控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难题。有消费保险领域的风控人员就提出过一个问题:比如消费者说螃蟹坏了,他拍了张死螃蟹的照片给到保险公司,获得了赔偿,第二年这个消费者又吃螃蟹了,他换了张去年的死螃蟹照片,又给到保险公司骗保,技术上如何来鉴别?
蚂蚁金服旗下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此前还表示,随着从事消费金融的平台越来越多,用户多平台借款如何防范也是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光电商平台就有阿里系、苏宁、唯品会、京东等多家推出消费金融业务。公开数据显示,目前花呗日均放贷2.2万户,最近两个月共计贷出500亿元;截至2016年9月底,苏宁消费金融发放消费贷款数量超1000万笔……在这些用户中,必然有着信用不佳的重叠用户,这些违约逾期又如何惩戒,目前各家都在探索中,尚没有一套完整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