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选出最讨厌的昆虫种类,蚊子一定会是许多人的不二选择。无论是夏天普通的叮咬,还是传播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蚊子长期以来都对人类的健康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
不过,在不久的将来,人类或许就可以对这位“瘟神”说再见了。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康乐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昆虫科学家正通过多种研究和技术手段,让蚊子或其后代不孕不育,降低对人类的危害。
从得病后治疗到控制疾病传播媒介
此次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康乐主持了以“昆虫介体”为主题的分组会议,来自中国、美国、巴西、英国、法国等国家的13位长期从事昆虫传病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参与。
康乐表示,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及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由昆虫传播疾病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超过80%的植物和农作物都是由昆虫传播疾病的,而由昆虫传播给动物和人类的疾病种类也非常多,特别是在热带地区。对人类来说,蚊虫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在非洲,每年通过蚊子传播的登革热病毒会导致至少7万人丧生。
“近年在南美大规模流行的寨卡病毒,以及之前令人闻风丧胆的登革热、黄热病、疟疾等,都是通过蚊虫传播的。”康乐说,“国际上一直很重视昆虫传病领域的研究,在过去100多年的诺贝尔奖中,有5次授予了为控制疟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对于昆虫传病防治的研究思路正在产生变化。康乐说:“过去我们花费了许多资源去研究患病之后如何治疗疾病,研制了许多疫苗、药物等,但如今,科学家们把注意力前移,意图通过更简单的、去除传播媒介的方式,来提升控制疾病的效率。”简单来说,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怎样把有害蚊虫消灭掉。
防控措施主要针对对人类危害较大的蚊种
如何高效消灭害蚊?大规模投放杀虫剂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还会间接杀死无辜的益虫。而通过基因编辑的手段,让蚊子或其后代无法生育,成为了科学家目前的选择。
据报道,不久前,谷歌的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生物安全研究所内,正努力培育一批蚊子。具体做法是,通过人工智能(AI)中的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来辨别蚊子的性别,再向辨别出的雄性蚊子注射一种名为沃尔巴克体的天然细菌,这种细菌注射后会让雄蚊不育。之后将这些雄蚊放出,就能让雌蚊产出不能孵化的虫卵。据估计,只要投放几百万只没有生殖能力的雄蚊,就能消灭一个社区的蚊子。
而目前,国内也有类似的研究在进行。康乐透露,目前广州一个大型工厂正在培育不育系的蚊子,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让这些“人工蚊子”产生的后代出现无法交配的“雌雄同体”双性症状,或在破茧而出时脱皮发生困难,一段时间后达到灭种的效果。
是否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就可避免蚊子的袭扰呢? 康乐表示,自然界的蚊子种类约有2000多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是伊蚊、按蚊、库蚊等种类,目前的防控措施主要是针对这些蚊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卫生的改善,未来蚊虫带毒、传毒的比例将大大降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将大大减小。
(本报北京11月10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