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珠海9月27日专电(记者郑蔚 通讯员唐丽娟)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的最后一条伸缩缝,一条重达35吨而伸缩量为1760毫米的伸缩缝在位于青州航道桥左幅的54号墩安装完毕,这预示着长达22.9公里的主体桥梁全线拉通。今天上午11时,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宣布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全线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收官之战。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三地连接线及口岸。其中,主体工程包括22.9公里的桥梁、6.7公里的海底隧道以及连接隧道和桥梁的东西人工岛,主体桥梁又包括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三座通航斜拉桥和20公里的非通航孔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仅主梁钢板用量就达到42万吨,相当于10座北京“鸟巢”或60座巴黎埃菲尔铁塔的重量。2015年,英国《卫报》将港珠澳大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行政总监韦东庆介绍,在景观设计上,港珠澳大桥三座通航斜拉桥各具特色,兼顾了人文与自然的融合。青州航道桥桥塔采用了简洁而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结”造型;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三座桥塔则为海豚造型(伶仃洋是我国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而最靠近珠海市情侣路的九洲航道桥则是风帆造型。三种桥塔的造型实现了功能与景观的完美统一,在伶仃洋上熠熠生辉,已成为港珠澳大桥的标志性景观。
为满足珠江口水利防洪要求,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共有190个桥梁承台埋入了海床面以下,最大限度地减小了阻水率,既提高了港珠澳大桥的非通航孔桥桥墩的防撞能力,又至简至美,整体观赏,犹如长龙卧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极具节奏和韵律。
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建设自2012年7月施工单位进场以来,历时4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桥梁建设精英云集伶仃洋,广大建设者夙兴夜寐,开拓创新,用智慧和汗水浇注了这一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劳动者之歌。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在多个领域填补了我国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空白,形成了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准”。为解决海上桥梁的耐久性问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引领下,科研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提出了“港珠澳模型”等一系列防腐防震措施,系统地保障了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达到120年。
因为中国内地与港澳三地技术标准存在差异,港珠澳大桥从一设计就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主要技术标准,即采用最高标准打造“世界级跨海通道、地标式建筑”,譬如设计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等要求。中国著名桥梁专家、中铁大桥局原总经理谭国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建设几乎用了世界最苛刻的标准,比方说平均长度130余米、直径2.5米的深海桩基必须保证10公分以内的平面偏差和二百五十分之一以内的倾斜度,远超于1%的行业标准,在国内桥梁外海施工中尚属首次。
根据设计要求,大桥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要达到15年,是普通高速公路路面使用寿命的3倍。沥青混凝土厚约7厘米,且分为浇筑式层和表面层两层,其中3厘米的浇筑式沥青将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这部分沥青,其孔隙非常小,水分不会对钢板产生侵蚀,对钢板形成二次保护,同时其协同变形能力好,可以随着钢箱梁进行同步变形,并与上层的普通沥青粘结,相当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目前,港珠澳大桥桥面铺装和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随着桥梁工程的贯通,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将全面进入岛隧工程项目最后的总决战。
据悉,港珠澳大桥未来建成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到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目前。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1个小时。港珠澳大桥未来通车后,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