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 (记者徐晶卉)每个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这种标准制定各行其道的局面或将有所改变。昨天,由国家质检总局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牵头的中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将为中国电商标准制定树立样板。有专家表示,这标志我国电子商务跨入了标准化新时代,将在全球电商标准化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平台抽检,亿量级商品难以全覆盖
电商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5财年底,阿里巴巴集团GMV超过3万亿元,相当2015年全国零售市场成交总额的十分之一。而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20.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
一边是飞速发展的电商市场,一边则是对于电商商品质量持续不断的质疑声,首当其冲的便是假货问题。今年“3·15”前夕,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将散落在各部门的打假团队重组整编在一起,并表示:“我们不是启动一个打假阿里队,而是启动一个打假中国队。”阿里巴巴平台首席治理官郑俊芳坦言“压力山大”,阿里在打假方面的人力物力支出巨大,仅商品品质抽检一项,去年就投入了1.3亿元。
投出去的钱,绝大多数指向打击劣质商品,却不足以反映平台商品质量的总体状况。事实上,传统零售企业与电商平台在质量管控模式上有明显差异。传统零售企业的质量管理大多基于ISO9001标准、质量管理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整个管控侧重于供应链、产品设计、生产加工、检验检测等环节,抽检反映的也是产品批次质量合作率或企业产品质量的总体状况。
而平台的商品质量管理则要面临1000多万商家、10亿量级商品的庞大规模,是基于商品属性、SPU(标准化产品单元)、品牌、类目、模型、抽检的塔形商品管理体系,需要依靠大数据建立各种模型、算法、产品,实现商品信息的标准化、数据化运营,实现商品信息和实物信息的确定性。
去年,国务院连续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及相关标准,但有专家表示,常用的电子商务业务缺乏统一标准,亟需制定统一的电商管理标准。
大数据时代,标准化还需更人性化
委员会成立之后,电商的标准化建设将如何铺展?记者了解到,阿里巴巴将在电子商务业务术语、电子商务平台商品信息发布规范、电子商务平台近似品牌评价指南、电子商务平台商家入驻资质审核规范、电子商务平台商品质量管理指南、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纠纷处理规范、电子商务平台发货签收与退换货规范、电子商务平台商家申诉业务规范等八个方面参与到电商标准的制定,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管控体系,维护电子商务环境。
这意味着,目前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的一些最严厉的标准,未来可能成为全行业的“基石”。比如:今年3月,阿里巴巴联合协会、检验机构、平台商家、产业链上游企业组建生鲜标准联盟,一起推动生鲜种植、养殖的标准化和产品分等分级制度,消费者将可根据养殖模式、产品等级图片、规格重量等通俗易懂的标签识别生鲜等级,从而更方便地选购。一旦推开,今后所有生鲜领域或将试行这一标准。还比如:菜鸟网络正在制定快递包装标准,未来将可能有效抑制快递包装的乱象。
“解决互联网管理难题一定要用互联网手段,今天是时候让互联网公司尝试用互联网办法、大数据技术来解决问题了。”马云笑称,他本来就不是一个标准线上出来的人,大数据时代,标准化除了成为电商基石,还应着力思考如何更加人性化的问题,比如:为标准友好、环境友好的企业提供更好的通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