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自印尼的护士在东京一家养老院照顾老人。由于老龄化加剧和护理人员不足,日本政府稍稍放宽了对外籍护士的移民限制,但最终能获得绿卡的仍是少数。视觉中国
日本民众在东京街头举着“欢迎难民”的标语游行,反对日本政府极为苛刻的接收难民的政策。东方IC
本报驻东京记者丛云峰
全球化的现象和特征之一就是“移民”的出现。全球化至今,许多国家都有了相当数量的外国移民,然而日本虽因少子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越来越严重,却仍然是接受移民最少的发达国家。特别是近两年因叙利亚内战所引发的难民潮冲击欧洲,日本又再次收紧了难民接收政策,使得本就少得可怜的难民接收人数更加稀少,也使日本被视作“最不欢迎难民的国家”之一。
由于地理和文化因素,虽然日本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对外交流,但它宁愿出钱资助建设或赴他国安置,也不愿意接纳更多的外国难民或移民到自己国家来。即便是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外国人要想获得“永住权”(即绿卡)或加入日本国籍,审查之严格、手续之繁琐,恐怕也是世界之最。
难民申请成功率从未超过1%
据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1月下旬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向日本政府提交难民申请的人数为7586人,尽管比2014年增加了2500多人,创历史新高,但获批者只有27人,仅占申请者总数约0.4%。对此,有媒体调侃称,在日本申请难民资格的成功率甚至要远低于东京大学的录取率。
早在1981年,日本政府就批准了《联合国难民公约》,但却把审查难民的权力都给予了入国管理局,这个原本是严格检查人员入国状态的机构成为难民进入日本道路上的一道严密的关卡,其在难民认定申请上设置了诸多高门槛,手续繁杂。据统计,在日本难民申请认定所需要的时间平均两年,最长要耗时五年以上,即使是知名人物最快也要半年,而且申请成功率从未超过1%。面对外界的诘难,从2010年开始,日本政府适当放松了申请难民的资格条件,规定申请者若持有短期滞留或技能实习等在留资格,便可在提交申请半年后从事劳动工作,意在考虑到日本的审查过程需花费时间,通过这一调整使申请者在此期间能够在日本生存下去。
有熟知日本难民政策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与美、德等欧美国家把难民看作一种财富(人力资源)的看法不同,日本国内包括政府在内的主流意见都认为其他国家的人到日本申请难民资格是想利用“难民制度”来日本淘金。而近日也有日本媒体引述法务省入境管理局官员的话称,在日本适当放宽规则后,伴随着申请难民资格人数的不断攀升,在难民申请者中出现了很多“伪装难民”,目的就是为了在经济发达的日本打工赚钱,完全背离了“畏惧迫害”的难民定义。为此,在当前欧美面临汹涌的难民潮时,日本政府却进一步收紧了难民政策,加强了移民监管举措,严格向难民发放工作许可和居住证的制度,并且再次延长了难民申请的审查时间。
申请“永住”比入籍还要难
与千里挑一的难民资格审查相比,申请日本“绿卡”或入籍相对要宽松一些,但审查之严格、手续之繁琐恐怕也是世界之最,其中申请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得在日本合法工作和居住很多年。
根据日本法务省规定,外国人申请入籍在形式上分为“普通入籍”和“特别入籍”两种,前者针对与日本人没有婚姻关系的人,后者面向与日本人有婚姻关系并满足条件者。“普通入籍”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须连续在日本居住满五年以上、20岁以上、遵守日本法律、品行良好、有维持自身及至家庭成员生计的经济能力;“特别入籍”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对居住年限的要求降至满三年以上。而且无论是哪种入籍都规定需提交十种以上表格,外加五种以上证明,有人在网上吐槽称,他申请入籍时甚至被要求补交父母的结婚证明。而且还有一点,在日本移民入籍叫“归化”,意即归顺、归附,同时往往需要按日本姓氏习惯“改姓”,这令很多在日本的外国人不愿选择入籍,而选择申请“永住”,即申请绿卡。
但在日本申请“永住”的条件更为苛刻,其中的一大高门槛就是要求居住年限必须满十年以上,且中间的签证不能间断;同时在这十年居住期内,必须有至少五年的工作年限,即需要至少五年的纳税证明,这实际上暗含了对申请者“经济能力”的考核;若申请者任职于小公司,收入有限,则很可能遭到拒绝。而且申请时需持有三年以上签证,签证距离期满必须还剩半年以上,种种限制条件让很多在日外国人望而却步。
近年来,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加剧,为解决护理人员人手不足问题,日本政府也开始采取措施稍稍放宽移民限制,给予来自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等特定国家的数千名医护人员,获准赴日工作并力求取得“永住”资格。但对上述人士的限制依然很严格,日本不承认他们此前在本国接受的医疗训练,必须到日本后重新接受培训,并且他们还必须在三到四年内学习掌握日语,否则将被遣返。因此这一特定的移民项目每次引进的人才数量,均远未达到目标人数上限。此外,日本还于2012年推出了“海外高级人才积分制度”,给学历、职历、收入等评估标准制定积分,当积分达到70即认定为“高级人才”,给予优惠,以期笼络年富力强的学者、高级技术人才、企业家等优质资源移民日本。而所谓的优惠就是降低对“永住”要求,将对居住年限的要求从满十年降至满五年,其它标准依旧严格,因此尽管日本政府期待此计划每年能吸引2000人,但实施的第二年2013年只有17人合格。
“外人”永远不可能成“自己人”
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向来对移民涌入戒慎恐惧。对外来文化的壁垒在德川幕府时代深深扎根,延续了两个世纪,直到1853年“黑船冲击”才被迫结束。同时,日本国内各式各样的“日本人论”又将如今日本的成就完全归功于本国文化的独特性。许多日本人坚持认为,日本在文化上善于学习外国,是“开国”的,但在人的流动上则应坚持“锁国”,不能开放移民政策,否则,国家的特性和优秀而纯粹的日本文化都有可能无法传承给子孙。
同时,日本舆论经常性的夸大报道使得很多日本人都主观认定,在日本的外国人就是犯罪率上升的根源;日本一旦放宽移民政策,就将无法继续享受现在这种安全有序的生活。因此,日本人“厌恶”不符合日本人标准的外国人,并爱把外国人称为“外人”,这与汉语中的“老外”不同———“外人”的意思是你永远不可能成为“自己人”,被一条鲜明的分界线划在外面。而大多数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在相当长时间内也难以融入日本社会,总能感到有一堵看不到的墙,不同程度地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此前,日本民主党在执政时曾提出要赋予外国人参政权的法案,因遭到社会上下强烈反对最终被迫搁浅,这也反映了日本社会对在日外国人这一群体获得政治权利的强烈戒心。
安倍内阁的前日本女性活跃担当大臣有村治子就表示,对于缓解日本社会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短缺问题,应该优先考虑鼓励女性参与就业来解决危机,然后再去考虑是否需要打开移民这个“潘多拉的盒子”。她认为,虽然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引进新移民改善了本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但现在却都面临着移民带来的新的严峻社会危机。而《读卖新闻》去年4月开展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日本民众越来越担心人口减少的影响,然而当被问及该如何确保劳动力供给时,排在前两位的答案依然是“提高女性就业比例”和“鼓励更多老人就业”,只有3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接纳更多外籍移民”,认可“引进体力劳动者”的更是仅有10%。而《朝日新闻》此前的一项民意调查也显示,65%的被调查者反对更多移民入境,证明单一非移民国家这条宗旨目前仍然受到日本民众的广泛支持。
号召更多女性就业乃“杯水车薪”
日本已进入少子老龄化社会,人口逐年减少。日本政府发表的人口白皮书称,日本到2050年人口将从目前的1.2亿减至9000万,超过65岁的人口将占总人口数量的40%,适龄劳动人口与赡养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比3变成1比1。在如此严峻的人口形势面前,很多人都预估日本将不断放开移民政策。
然而,尽管日本首相安倍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了希望到2060年使日本人口保持在1亿的目标,但其并未因此大胆地提出增加移民的政策,而是将提升日本跌入谷底的生育率作为优先事项,并力图通过吸引更多女性和老年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填补空白。不过,有日本政府的统计数据表明,尽管政府不断呼吁并创造条件促进女性参加工作,但在日本仍有1/3的女性想全身心地做“专业”家庭主妇,在她们的眼中,“家庭主妇”就是一门职业;60%的女性在有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就会主动辞去自己的工作。而这样的“男主外,女主内”社会氛围,显然在短期内不会轻易改变。可以说,号召女性积极参与就业这项政策对于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的日本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日本原东京入国管理局局长、移民政策研究所所长坂中英德曾表示,“正在减少的人口是日本最大的问题,国家将不得不为其生存而挣扎。不管怎么说,美国在设法使自己保持生机,因为它从世界各地吸引人才涌入。相反,日本什么都好,就是不接纳海外的人。”他任内曾提议日本需接受1000万外国移民的计划,但遭到投票否决,并被右翼及保守势力痛斥为“卖国行为”。
对此,一向以直言批评政府的部分政策而知名的日本内阁行政改革担当大臣河野太郎10日再次直言表示,日本应制定一项综合的移民政策以应对人口减少。河野称,“即使政府真的能在一夕间增加生育率,可婴儿长大仍需20年时间,所以我们真的需要就劳动力市场做些事情。”他表示,“尽管人们谈到让更多女性和更多老人留在劳动力市场,但这些措施仍然不够。”河野太郎还坦承,鉴于目前日本公众对移民问题存在“心理障碍”,相关政策辩论可能需要时间,但为解决问题,政府今后必须拿出一个综合的移民政策。
有日本媒体发文指出,日本国内对移民政策放宽的担忧也许并非没有道理,但是长期的劳动力短缺是日本社会的现实病状,而放宽移民政策是有些副作用的一剂药,是救命要紧,还是避免副作用要紧,日本政府至今仍在左右为难。因此,即便日本不断放宽移民政策是大势所趋,这一过程恐怕也将极为缓慢。 (本报东京4月6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