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班第一天,8位民营企业家应邀走进上海市委会议室,就如何以改革促创新、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献计献策。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上海要按照当好排头兵、先行者的要求,始终把制度创新作为首要,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注重强化目标、强化实效、强化责任、强化合力,全力以赴深化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新年,新局,新景,改革的风帆正在浦江两岸高扬。
交年报:九大领域风帆正劲
上海众人网络董事长谈剑峰参加了新年上海市委首场座谈会。“座谈中被提及最多的是核心技术,这是上海创新的努力方向。”谈剑峰说。
创新、创新、再创新,是2015年上海改革、发展最鲜明的印记。从放宽“互联网十”新兴行业准入管制到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绵绵发力”,创新环境正在发生“润物细无声”的变化。仅以人才政策为例,符合条件的五类创新创业人才,目前可直接在上海落户。
通过创新改革,民生改善的均衡性和群众获得感也更加凸显。
2015年底上海接连出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规划,既推动“高原”上崛起“高峰”,又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同时,完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作为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的地区,上海试点引来多方瞩目。以检察机关为例,改革后由检察长或检委会行使的职权减少了2/3,由检察官独立决定的案件由原来的68%上升到82%。
群团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小机关、强基层、全覆盖”三箭齐发。“要坚持重心向下,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说。从经济体制到社会治理,从党的建设到法治建设,2015年上海在九大领域的改革,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补短板:消除城市发展“灯下黑”
“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加强自贸区、科创中心建设等“长板”的同时,上海正全力寻找、补足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短板”。
这些年,一些镇村“钱袋子”鼓起来了,但河道黑臭,违法建筑遍地;常住人口翻倍,但相应的公共管理及服务手段捉襟见肘;地面交通四通八达,但一场暴雨就容易“水漫金山”……这些“短板”,群众感受直接,社会反映集中,既影响协调发展,也隐藏风险隐患。
2016年,上海市委将“补好短板”确定为唯一的重点调研课题,聚焦环境综合整治、综合交通管理两项任务,要求全市形成合力,破解抓落实、补短板中的难题。
“通过对‘短板,问题的整治,我们已经在人口结构调整、土地资源释放等方面取得成效,也给受资源环境约束的地区指出一条改革突破的路径。”上海宝山区委书记汪泓说。
开新局:创新“加减法”谋篇供给侧改革
“至少比以前节约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新年伊始,曼陀罗电子商务(上海)有限公司经办人李东领取营业执照的时候,收到了一张如何办理行业许可证的“告知书”。“在办理许可证的同时,企业可以去银行开户,招募员工,一拿到证就能开门营业。”
李东享受的便利,来自浦东新区正在推进的“证照分离”改革。从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到证照分离,上海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制度创新步步为营,大大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始终把制度创新作为首要。”上海市委相关负责人强调。供给侧改革的要义之一,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而坚持制度创新,就是在制度性交易成本上不断“做减法”。
减成本的同时,还要加活力。上海缺土地、少资源,最大的优势是人才和科技。“上海要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扩大有效供给、改进供给质量的最有力支撑。”论断一针见血,显现的是上海提质增效的决心。
新近公布的上海“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更加重视先进制造业发展,力争在GDP中保持25%左右的比例。高起点推进航空城建设,是上海“创新发展”的大手笔。
“今年上海要推进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建设更具活力、更加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示。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上海企业负担有望进一步降低,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从而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新华社记者 姜微 何欣荣 叶锋(据新华社上海1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