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
游闽键: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市政协委员,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2010年至2014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之前曾获全国优秀律师、上海市首届东方大律师等荣誉。
左图为游闽键委员参加市政协全会网上交流活动。 申卫星摄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谋生、谋利、谋义、谋道,作为沪上名律师,游闽键认为,律师的境界可归为四个台阶,其中最高的“道”,他阐释为善良、博爱、道义、民心:“律师要站在社会的角度,参政议政、为民谋福祉。”
通过“谋道”,游闽键也将律师和他的另一个身份连接起来。身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八年来他提交了60份提案,高产且高质,这使他刚被市政协推举为年度典型。
由游闽键个人或联名提交、后被重大决策吸纳从而凸显价值的提案,数量相当多,但他向记者谈得更多、也是最花心血的提案,却是一桩看似不那么起眼的民生问题———残疾人何时能优惠坐公交?
民生问题,也是法治问题
除了学识、技巧、阅历等,好律师或许必须有些坚持。
提起游闽键,人们总是形容其儒雅温和,然而,为保障残疾人权益,他又凸显出坚持和较真的一面。
上海“两会”马上就要开幕,昨天,游闽键表示,他打算就残疾人优惠乘公交一事再写提案。这个被他用四份提案、一份社情民意连追五年的问题,只要还没有全面解答,他还会继续跟进。
外界常把该提案看做“替残疾人讨红包”,但游闽键却认为此举关乎上海如何落实 《残疾人保障法》 第五十条。实际上,他提出的其他“民生提案”,都从法治切入提升内涵。
对于法律和社会热点,游闽键的前瞻和敏锐自不待言———他履职的第一份提案是建议工会介入职工发明创造维权,获市总工会的高度关注。
关于残疾人乘车提案,游闽键回忆说,六年前的一天,他作为嘉宾在某媒体接听读者热线,正好有残疾人来电问起。之后,他就一直记着这件事。作为上海知名大所———协力律所的管理合伙人,游闽键要求自己的律师把每个案子都办得像艺术品。在政协履职时,他的提案也有如此的精品意识。
他走访了许多残疾人,听取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查了法律,还搜集了各地的相关政策。2011年,他和另一位委员一道,向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本市残疾人免费乘坐本市公共交通汽车的建议》,开启了一段五年的追问。
温和讲理,同时坚持改变
在游闽键沉静的叙述中,能感受到一份沉着。去年,他提交支持网络约租车模式的提案并推进时,也展现了类似风格———温和讲理,坚持改变。
委员的每一份提案,市政协都会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办理,之后,再收集委员的反馈。反馈表里,有一道重要的选择题:您是否同意办理结果?答案有四个选项:同意、理解、保留、不同意。
他历年提交的60份提案里,游闽键对绝大部分的办理结果给出了正面反馈,但四份残疾人优惠乘车的提案,则是两个“保留”和两个“不同意”。第一次给负面评价,游闽键坦言有些纠结,“但既然政协给了这个选项”,且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他最终在“保留”选项上打了勾。
为落实残疾人权益,他将自己的调研材料整理好、打印好,当面交给相关部门。在每年政协为委员专门举行的政府现场咨询会上,游闽键都找到相关委办局负责人,面对面沟通,表达看法,听取意见。提案提多了,与相关部门面对面见多了,年复一年再见到熟悉的官员,游闽键会说一声“不好意思”。这既像幽默的施压,又何尝不是给对方解压? 游闽键说,几年来,他越来越理解政府,“我之所以会连续提,是因为大家有份共识,解决残疾人出行问题是桩好事,大家都有解决的意愿”。只是此事涉及财政,牵动各方面和流程,不是一两个部门可以定的。
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
连续五年关注残疾人乘车,政策虽仍未落地,但游闽键在坚持中看到进步、也在执着中调整自己。
在他提交的60件提案中,有不少重要建议,已被重大决策吸纳。例如,2013年初,他与高富平、吕红兵等联署提交了《关于成立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的建议》 提案;第二年年底,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首次挂牌,许多机制与模式都与该提案异曲同工。
游闽键说,残疾人乘车问题虽仍未解决,但五年来,环境越来越成熟。2013年年底修订的上海市实施 《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明确了优惠乘车的内容。此后,优惠乘车政策从前期研究,逐步转向起草方案。去年11月,游闽键接到相关委办书面答复:正在研究如何与老年人乘车优惠调整方案衔接。
外部环境在变,游闽键自己也在调整。履职八年,他的提案思路逐渐从自己发现问题,转向从办理部门出发思考如何解决。他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关键不是发现问题,这相对容易;重要的是找到瓶颈、想出对策。
为了掐准症结,虽然政协会议马上就要开幕,但游闽键并不急于提出他六年来的第五件残疾人乘车优惠提案:“我要在会场里先和交通部门现场沟通,搞清楚现在影响政策落地的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再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