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吴雨伦
法国加莱郊区有一处被称作“丛林”的难民营,这里聚集了3000多名从各国逃亡至此的偷渡者。他们在这里寻找商机,搭起临时帐篷谋生,商店、餐馆、学校与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满足了难民营的日常需求。他们白天在加莱经营自己的生意,晚上伺机溜进英法海底隧道,希望能成功到达英国,在那里开始生活的新篇章。
“丛林”虽小,五脏俱全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丛林”难民营中,有20多家餐馆与商店。其中阿富汗人管理的便利商店占了多数。他们沿着崎岖蜿蜒的小路而开,将难民营一分为二,有些人称这片区域为“市场”。店主从加莱的超市中买来商品,用手推车将商品运到难民营。拜访难民营的慈善机构人员与茹费里轮渡中心的工作人员是这里的常客。
在难民营的另外一角,是一家快餐馆。尽管外面天气湿冷,但火炉边的温暖让人宾至如归。一名来自法国某天主教慈善协会的工作人员进来要了一杯茶。管理厨房的是47岁的斯坎达,来自阿富汗的努里斯坦省。2007年,他逃离战乱的祖国,希望能在英国得到难民身份。他曾在意大利、挪威与法国居住过,今年6月搬到加莱的难民营。
到加莱不久后,斯坎达曾两次试图通过英法海底隧道偷渡去英国,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英法海底隧道长50公里,东起法国加莱港,西至英国福克斯港。这些驻扎于加莱的非法移民通常通过藏身于火车或货车才能穿越隧道,而这一行为危险系数极高。据统计,自今年6月起,已有十余人在逃往英国的途中送命。
经历了两次偷渡的失败,斯坎达决定在难民营中开第一家餐馆。“做些事情总比无所事事好。”斯坎达说,“我白手起家,开始只有土豆和面包。现在难民营中有3000多人,有时店里经常满得没座位。”随着三个生意伙伴的加入,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每天的顾客多达百人,他们每人每天平均能挣50欧元。“我们一天工作17-18小时。我醒来开始工作,睡前才结束工作。”他说。但是哪里有成功,模仿也很快接踵而至,“其他人会学我们开餐馆。但我们这里顾客依然会络绎不绝,因为我们的食物是这里最美味的。”
一家香烟店的窗户上安装了绿色的钢丝网以防小偷入内。里面三名阿富汗男人围着一桶烟草与一架卷烟机交谈着。卷烟机制作出的精美香烟掉落到地上,工人们将10根香烟捆成一束,并用锡纸包装好。每包香烟售价为1欧元,据工人们说,一箱烟草能盈利50欧元。
香烟店外,喧嚣的音乐有节奏地跳动着,音乐来自厄立特里亚人经营的夜总会。长方形的帐篷中,一群厄立特里亚人与苏丹人热烈交谈着。夜总会并无过多装饰,帐篷的中央有一大片空间,供人跳舞。在另一片区域中,一群女人忙着准备食物与饮料。一罐啤酒的售价为1.5欧元,酒精度颇高,为7.9%。
身在法国,心系英国
夜店旁是“鱼与薯条”快餐店。阿富汗店主赛义德说他生意不错,那些去完夜店醉醺醺的人是他的常客。“夜店24小时营业。”赛义德边制作馕边说,“每天夜店里都有人打架。凌晨3点总会有人从夜店出来对我说:‘给我这个,给我这个’。”
赛义德2008年离开阿富汗。同年他从加莱偷渡至英国,但是在2010年他被英国警方抓住后被遣返回法国。他在法国生活了五年,他说自己曾试图百余次回到英国。既然还是想回到英国,为什么赛义德决定开这家店?“如果我不这样做,谁会给我的妻子与孩子送钱?”
当问到在难民营做生意与离开加莱是否冲突时,斯坎达也给出了一样的答案,“不,不,我还是会去英国。但现在我需要挣钱养家。”他坚定地表示,“我会一直呆在这里,直到赚到足够的钱后,找到一种更安全的方式去英国。”
像赛义德、斯坎达一样,加莱难民营中绝大数非法移民依然等待着机会偷渡去英国。既然逃亡之路上危机四伏,为何这些难民愿意冒着重重危险离开法国而逃往一海之隔的英国?法国人的种族主义,政府低下的办事效率,难民营恶劣的居住环境,语言障碍等均是他们迫切希望离开法国的理由。加莱难民营中绝大多数难民来自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他们的英语远比法语流利,而法国人“不说英语”,使他们与当地人交流时困难重重,“即使懂得英语,他们也不想说。他们明白我在问什么,但他们更喜欢用法语回答你。”因为语言障碍,他们无法在法国找到工作,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举步维艰。
法国政府机构低下的办事效率也是重要原因。对于迫切希望开始新生活的难民而言,他们需要移民署的文件使自己在法国合法居住,但预约申请庇护动辄数月,“他们也许会给你八个月以后的预约。当你去了之后,然后再给你一张纸,告诉你三个月后再来。”一位来自苏丹的难民说。尽管法国内政部长卡兹纳夫表示,会送工作人员到难民营现场去说服他们在法国重新建立生活,大多数移民却声称,自己从未见过相关政府工作人员。
英国政府的补助也诱惑着非法移民趋之若鹜。正式得到居住权前,英国政府每月为每位成人发放约160英镑津贴,16岁以下未成年人约为200镑。法国政府的补助约为每人330欧元,略多于英国,而法国政府的援助是一个更抽象的概念——衣物、食品与帐篷等均算在其中,且不为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发放任何补助,这也使得不少有孩子的移民家庭更愿意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