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给璐璐换药。 本报记者 唐闻佳 摄
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血液肿瘤病房,正上演揪心一幕。凭借出色的诊治水平,这里是亚洲最大的儿童血液肿瘤疾病诊治中心,一些白血病的治愈率超过70%,但与此同时,医生和患者却在一个小问题上挣扎:血小板。由于急缺这种乳黄色的“凝血卫士”,不少患儿可能没等到治疗结束,生命就戛然而止了。昨天,白血病患儿家长代表向记者呼救,希望爱心人士加入捐献血小板的行列。他们身后,100多个孩子正苦等这种救命血。
苦等血小板的挣扎
“饿,但是鼻子上有东西,什么都咽不下。”“今天可能会好一些,人有时需要一些改变自己的勇气。”
这是一对父母和儿子在床头的“谈话”。由于璐璐无法说话,他们只能写字交流。
12岁的璐璐躺在病床上,体内血小板计数值只有3。通俗地说,正常人的血小板计数是100-500,若低于20,就很容易出血,且难以止血。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咬一口苹果就会牙龈出血,拉一次大便就肠道出血,洗一把脸鼻子就出血了。最可怕的要数颅内出血,一旦发生,现有医疗技术很难抢救。
由于缺乏血小板,璐璐口腔出现大量溃疡,已无法开口说话。为了止住鼻腔出血,医生用明胶堵住了他的鼻孔,璐璐吃喝呼吸只能全靠嘴巴。这样的状态已持续将近一周。为了吃下东西,他得借助麻醉剂止住疼痛,才能吞下半流质食物。
璐璐得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令这个家庭纠结的是,如今的医疗手段已经有办法治疗它了,但血小板短缺成了治疗瓶颈。在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由于自体血小板数急剧下降,必须外输。但现实是,血小板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处于“紧巴巴”的状态。
一车只有一人成功捐上
只要及时输上血小板,症状就能很快缓解。为了让孩子能尽快用上血小板,璐璐爸爸加入了捐献血小板的行列。他不仅自己捐,还说服乡里乡亲都出来捐。不过,与捐全血不同,血小板对捐献者的身体要求较严,哪怕仅是身体状态不佳,也往往无法达到采血标准。前不久,璐璐爸爸包了一辆小汽车,拉了五六个人,驱车从江苏赶到上海来捐血小板。无奈,最终只有一个人成功捐上了。
由于社会对捐献血小板的知识缺乏,加之捐献血小板要求高,而且,血小板离开人体的有效期仅有120个小时,不可能长期“囤积”,这就决定了上海乃至全国血库中的血小板库存一直处于紧缺状态。
15天后可重新捐献
目睹孩子们的苦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主任陈静十分痛心。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每年新收约600个新发血液肿瘤患儿,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化疗期需要血小板。但现实是,每年这家医院有1/3的需求量没得到满足。由于缺少血小板,医生只能给出现生命危险的病人输注血小板。有时,好不容易等到了1个单位的血小板,还得掰开来给两个孩子用。
陈静表示,捐献血小板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小。据悉,每个人一次最多可以捐2个单位的血小板。上海市血液中心配备了专门的血小板单采机。捐献时,单采机抽取人体血液,自动分离采集其中的血小板,并将分离血小板后的血液输回给献血者。血小板在人体的新陈代谢很快,2-3天后,身体就可恢复血小板数量,15天后就可重新捐献。
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