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敏娴
“身高多少”、“工资多少”、“房子有□”……上海公园里相亲角的各种“焦虑”对白被写进了上海原创话剧《求偶》,在北京国家话剧中心赢得观众阵阵笑声掌声;另一部从编剧、导演到演员几乎都由普通市民担纲的《柏阿姨的上班路上》也同期上演。贴近民生话题、充满“笑果”的故事,诙谐讽刺又不失温暖关怀,两部“海派市民话剧”为第一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吹来一股新风。
在之后举行的“海派市民话剧”研讨会上,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评价说,非职业的编剧、导演从亲身经历中攫取的创作素材,“有一种非常好的亲民性”,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话剧”。
“海派市民话剧”首度进京
本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于3月15日至6月7日集中上演20部中国原创大剧场剧目和15部原创小剧场剧目。邀请展以“原创、艺术、人民、时代”为主题,其中由现代戏剧谷作为唯一一家平台型戏剧机构打造的“海派市民话剧”单元,以市民生活为题材,让“高冷”的戏剧走下神坛,与“接地气”的生活质感水乳交融。
首演于2013年的《柏阿姨的上班路上》至今已经演出200多场,足迹遍布上海社区。集编剧、导演、主演于一身的柏万青说,演出产生了非常直观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防范诈骗方面的宣传效果“出奇的好”。这部讲述“柏阿姨”在短短20分钟上班途中,如何圆满解决三起百姓难题的故事,将“市民话剧”的概念推广开来。
由台湾“心灵治愈系”导演李宗熹创作的话剧《求偶》是现代戏剧谷于2014年出品的“壹戏剧制造”原创作品,以上海的一个相亲角为背景展开,生动刻画了“代子求偶”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当爱情被一些附属的条件捆绑住,当“工资多少”、“车子有□”、“房子有□”成为衡量一个人优秀与否的标准,一心只想寻找真爱的女孩迷失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都市中,而父母一辈也忘却了自己年轻时有过的初心。两代人各自的痛苦和喜悦在舞台上拉扯着,让台下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产生了强烈共鸣——为人父母的,切身体会到剧中长辈的苦心,流下泪来;身为孩子的,也从戏里感受到同龄人无法言说的无奈。
把戏剧送进老百姓生活
就像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所说的那样——怎样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变成戏剧的观众,然后走进剧场,去感受戏剧向他们传递的信息,就是“市民话剧”存在的意义。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崔宁也给予“市民话剧”非常高的评价。他说,艺术家要走出去,把戏剧送到观众面前,送到老百姓生活中去,“要把它做成一个与时代脉搏相同的、相共鸣的文化现象”。
现代戏剧谷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勇说,他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道路适合现代戏剧谷生存和发展,后来他自己总结了6个字:做增量,填空白——做专业戏剧的增量,填补戏剧市场的空白,“海派市民话剧”就是基于市民剧场所做的探索和实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