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今天,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在虹口区提篮桥三益邨弄堂里,听到消息的上海犹太难民“老邻居”们都欢欣鼓舞,翘首期盼国内抗战的胜利……昨天上午,当年与犹太难民患难与共的老邻居们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相聚一堂——葛政荣、葛政家、葛政美三兄妹拿出了犹太难民送给他们的一幅油画,曲滋玫找出了犹太难民留下的床头架,李惠荣拿出与犹太小女孩儿的珍贵照片。虽然他们大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但一说起和犹太难民做邻居的事,依然难抑激动心情。他们边走边看,70年前弄堂里的一幕幕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日本投降时弄堂里一片欢腾”
“1945年夏季的一天傍晚,只听到远处弄堂里传来了喧哗声。我和父母从窗口探出头去看个究竟,只见许多犹太人在弄堂里手舞足蹈。第二天,我们才得知日本侵略者投降了。”居住在唐山路三益邨的李惠荣说起抗日战争胜利时的那一幕,直说“印象太深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欢庆后的第二天,我们这些小孩走在弄堂里,犹太人都会拉着我们合影照相,庆祝胜利。”
李老所在的唐山路三益邨始建于1929年,属于新式石库门建筑风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犹太难民来此避难居住,被称为“外国弄堂”。李惠荣一家在1940年左右搬到三益邨居住,当时,三益邨有100多户居民,其中九成以上居民都是外国人,中国居民只有10来户。
李惠荣说,当时弄堂里中外居民相处非常融洽,犹太老太太坐在家门口织毛衣,中国居民则会向她们学习怎么编织犹太花样的毛衣……
“犹太人临走赠画给我家”
“我父亲去世前特地嘱咐,家里的这幅画是当年犹太难民临走时赠送的,一定要保存好。”家住唐山路三益邨的葛政荣、葛政家、葛政美兄妹三人一边展示,一边讲述这幅狮身人面像的珍贵油画的来历。
葛家是1948年搬来此居住的,没多久,犹太邻居便搬离三益邨了。临走时,他们把一幅画有狮身人面像的画作为礼物赠送给了葛家。“父母说过,为了感谢上海人民对他们的庇护,他们特地把挂在墙上的这幅画取下来送给我们。”葛家三兄妹如今还记得父母的描述:犹太人临走时,一边拖着皮箱,一边和葛家父母拥抱,边走边挥手告别。”
葛政荣介绍,这幅画虽然已有70年历史,但画面依然清晰。据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像这样完整保留下的犹太难民画像还是首次发现。
居住在唐山路599弄的曲滋玫老人今年已经76岁了,说起当年的情景,老人记忆犹新:她们家住在二楼,房子底楼前客堂住着一对犹太兄弟,因为曲滋玫父亲会说英语,因而每次见面这对犹太兄弟都会用英语与父亲说话。“那时我只有七八岁,对外国人很好奇,便跟着弄堂里的犹太人学英语,从简单的‘hello,goodmorning’开始学,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英语。”曲滋玫说。
曲滋玫告诉记者,当时她们家不远的舟山路上有个大菜场,许多犹太难民都到这里来买菜购物,一些小店里还有许多罐头食品、巧克力和花生米等,很受这些犹太难民的喜爱。
1948年,曲滋玫家楼下的那对犹太兄弟搬走了,搬走时,他们把使用了多年的几件家具留给了曲滋玫一家。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