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读书会的讲座刚结束,读者在室外的书集上选购图书。偶尔的鲜花赠送,是主办方给读者的意外惊喜。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记者 李婷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精心打造的上海读书节将再次拉开帷幕,继续营造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书香上海氛围。
眼下,在上海,每天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各类读书活动,遍布各个区县,尤其到了周末,上海更是浸润在浓浓书香当中。这些阅读空间,不仅开进书店、图书馆,也开进了咖啡屋和商业街。800,嘉定,800年的孔庙里,朗朗的读书声响起,亲子国学班的家长与孩子们谈《论语》,读《唐诗》;900,上海图书馆的门口已经聚集了等候开馆的人群;1000,福州路上的各家书店人头攒动;下午200,梧桐树成荫的思南公馆,思南读书会正在举行;晚上630,隐匿在楼宇弄堂、居委活动室的书吧渐次热闹起来……
上世纪80年代起,上海全面开启了全民阅读的风潮。1982年,上海市总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等共同酝酿发起“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并成立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至今,这项活动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市民参与,已成为全国范围内持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群众性读书学习活动,为市民营造了一所明理、求知、成才、奉献的社会大课堂,开辟了一条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新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振兴中华读书活动至今累计举行全市性的各类演讲、朗诵、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理论研讨、成果发布、培训讲座等大型活动1280多次,先后公开出版了20种书籍,向市民推荐了优秀书籍1万多种。
申城阅读座标(部分)
城市阅读空间
上海图书馆: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
上海书城(总店):黄浦区福州路465号
大众书局:黄浦区福州路579号
“品读”阅读空间:嘉定区墨玉南路1055号嘉亭荟城市生活广场4F
菜场书屋:虹口区车站北路8号福赐菜场内
读书会
思南读书会:黄浦区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
女树空间读书会:长宁区安西路280弄11号
魔法童书会:浦东新区前程路88号浦东图书馆
思学青年读书会:浦东新区玉兰路218号花木街道
和谁读书3万个读书会聚拢爱书人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的上海,有大大小小的读书组织3万多个,而这个数字正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不断地向上跳跃。这些散落在全市图书馆、咖啡屋、老洋房、私营书店、校园教室、公园草坪、楼宇会议室、居委活动室,甚至家里客厅的阅读组织,因共同的追求繁衍出一段段心与灵的相约,述说着一个个温馨动人的故事。它们,是推动这座城市全民阅读的强大力量。
思南读书会:周末,与书相约
周六的午后,到思南公馆与书来一场约会,是许多市民的选择。思南读书会是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黄浦区委宣传部发起,联手各大出版发行机构开展的公益文化活动。活动固定在每周六,由室外场和室内场两部分组成。室外场的“思南书集”每周六10:00-17:00在思南公馆花墙广场举办,业界享有盛誉的上海古籍书店、外文书店、艺术书坊和美术书店、中版图书等品牌专业实体书店,以及新汇音乐、久远期刊、上海蒲蒲兰绘本馆、上海作家书店等特色书店专门设点参加。室内场的“思南读书会”每周六14:00-16:00举行,每次有一位或者多位与文学有关的嘉宾举行讲座。自2014年2月15日正式启动以来,已开展活动60余场,逾万名市民现场参与,邀请到的知名作家、学者有王安忆、孙颙、舒乙、李欧梵、刘恒、格非、马原、韩少功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等。
女树空间读书会:让女性绽放自我
在上海长宁区中山公园附近的一个弄堂里,有一座二层小屋,有庭院、茶室、内厅。推开木栅门,左手边的植物植栽散发出清幽气息,靠墙是一排高耸的书架,面前是木质长桌,古色茶具摆放其间,天光透过木梁上方的磨砂玻璃透进整个房间,明亮而清雅。这就是女树空间,一个以书和茶为载体,倡导女性自觉和性别平等的多功能艺文空间。它的成员有家庭主妇、程序员、工程师、设计师、公务员、学生、店主,年龄不等,基本上拥有高学历。
创办3年多,女树空间已经举办了70多场活动,有讲座、读书、观影沙龙、工作坊和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内容涵盖女性题材、时事评论、身心修养各个方面。读的书都是女作家的文学作品或是女性题材图书。
教授客厅读书会:解读天地人生之道
窗外是车水马龙繁华喧嚣的都市,室内的客厅里一群激情的读者手捧书本静静地阅读。一墙之隔判若两个世界,这就是每周五下午,同济大学张文江教授家客厅的一景。
教授客厅读书会开始设在学校,后来因为张教授身体不好,便挪到了自家的客厅。由于空间有限,读书会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长辈们坐沙发、女士坐凳子、男士大多一张垫子席地而坐,井井有条。读书会上,主修古代经典和先秦文化的张教授,主要围绕经典文学与大家分享阅读心得。比如最近看了《坛经》,这学期他都可能会带大家精读此书,读了尤涅斯库的剧本《椅子》,他也会为大家做分段解析。有时,张教授也会用古汉语解析网络流行语,如“神马都是浮云”出处在儒家,乃名实之辩,无神马之实,有神马之名,不过是图个口滑嘴快罢了。
从2003年开始,张教授家的客厅因慕名而来的读者增多似乎变得越来越狭小,但读书会成员却感到自己的胸怀变得越来越大。
魔法童书会:给孩子选本好书
如何从众多的儿童读物里选择适合孩子的,又如何陪着孩子一块儿阅读?这是困扰许多家长的难题。有这样一个新媒体账号,叫做“魔法童书会”,运营者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她借用微信平台,带着儿童文学大咖们一起来传播亲子阅读这件事儿。
除了为孩子们推荐好书,魔法童书会开出许多互动栏目,其中一个叫“亲子朗读声音档案”,目的是为孩子记录转瞬即逝的天籁之音,为家庭留下难能可贵的亲子共读声音档案。这个栏目去年9月推出,本想花一年的时间征集全市100个家庭的声音档案,现在自发来稿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此外,童书会还定期举办线下活动。今年魔法童书会将与信谊图画书、上海浦东图书馆联合举办6场亲子阅读推广大师班,请来的都是真正的儿童阅读推广专家。1月份儿童文学作家彭懿的首场讲座,千人报名、一票难求,讲座结束后,魔法童书会微信后台收到的留言爆棚。
思学青年读书会:扎根基层的青春梦想
浦东花木街道思学青年读书会由一群青年公务员、社工、青年社团负责人和社区志愿者组成。他们在阅读中实现自我提升,立足基层安心工作,在繁杂的社区工作中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
近年来,花木街道每年都引进4到5名青年公务员,60多名公务员中,80后、90后的公务员占了1/3,居委中青年社工也占了1/3,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综合素质较高。街道团委举办“思学青年读书会”。读书会每周一次,读书主题紧贴时代脉搏、倡导学以致用。涉及群众工作技能、公文写作、调研方法等,还有上海历史、浦东新区的发展讲座,自贸区知识讲座,学员们不断了解上海,融入浦东,扎根社区。读书会积极倡导公益,开展捐赠玩具给山区、学雷锋从身边小事做起等活动。会员自己设计了读书积分制,每次参加活动都能获取一个积分,累计一定的积分后,一个季度末就可以用来兑换喜欢的书籍。
读书会让这些青年们充实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
去哪读书 城市阅读空间就在我们身边
闭门焚香、品茶、读书,那是古人的风雅。如今,和爱读书的人一起,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享受书香的气氛,是一种乐趣。仔细寻觅,在上海,这样的阅读空间还真不少,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不经意间便能与其相遇。
书店版:卖书,也提供充满书香的生活方式
说到沪上的书店,上海书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它是上海第一家超大型零售书店,经营全国800多家出版机构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品种超过20万种。上海书城目前已有9家连锁门店,年销售达到3.5亿元,稳居上海出版物零售市场的主导地位。走进上海书城,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温馨场面:孩子们席地而坐,捧着书认真阅读。
虽说主业是卖书,但上海书城几乎每周都会举办作者签售、作家讲座、读者交流等活动。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期间,书城就邀请莫言研究专家开设讲座,为读者提供更多阅读视角。而在近年来举办的相关活动中,针对孩子的活动系列更具主题性,如“莎莎姐姐讲故事”“小小天才爱涂鸦”等。上海书城淮海店还开辟了数字阅读专区,读者可以下载数字图书或在线畅读,并选择即时印刷技术,按需定制图书。
午夜过后,绝大多数商铺已关门,而位于福州路的大众书局却依旧灯火通明:顾客或闲坐读书;或在书架旁随手翻书。收银台旁,也有三两顾客正在结账。早在2012年3月,大众书局就已开启“24小时模式”。为了给顾客营造更舒适的阅读空间,大众书局做了不少尝试。比如,在来往顾客较多的文学、社科两个专区内,店方专门安置了两幅垂帘,使得置身其中的读者能够不受打扰,专心阅读。这幅画面,在灯光的映射下,别有一番情致。
菜场版:书和鸡鸭鱼肉放在一起的奇妙反应
书和鸡鸭鱼肉共处一个空间,会给人以怎样的感受?2009年,虹口区在位于车站北路车站西路交界处的福赐菜场开出了全上海第一家菜场书屋。目前该区有22家菜场书屋,每个至少配有2个书架、500册图书、20余册刊物,还有电视机、DVD播放器等设备,供菜场务工人员和市民阅读使用。书屋每天12:00-14:00面向菜场里的摊主开放借阅。这里最受欢迎的图书类是儿童读物和保健养生类图书。不难发现,菜场书屋不仅服务于菜场经营者,也惠及了他们的子女乃至整个家庭。
虹口区图书馆会定期为书屋更换新书,菜场的务工人员还可以根据兴趣“点书”。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更换1.8万余册,图书流通册次已达2.63万册。眼下,菜场书屋项目已申请虹口区公益项目资金,将采用志愿者管理模式,进一步丰富书屋的活动,例如读书交流、放映电影、开展讲座等。
图书馆版:读书、读人、读这座城
如今的图书馆,不仅仅满足于吸引读者走进来,还主动走到市民中去,播撒阅读的种子。如青浦区图书馆的特色是与家庭共同打造属于孩子们的小小图书馆。图书馆通过层层筛选招纳小小图书馆的馆长,给予每个家庭1000元的购书基金,并派出青年馆员辅助建馆。孩子们向小伙伴征集购书意向,学习制定索书号、分类、上架,布置起自己的图书馆。该馆的“清阅朴读”活动还邀请全区的百姓评选“年度读物”“百本优秀读物”,就连馆藏的书目也由市民说了算。市民可从新华书店自主挑选书籍,由图书馆买单,借阅归还后编目,这种“你阅读,我购买”的采购方式点燃了百姓的阅读热情,极具人性化。
长宁区图书馆则连续三年推出“漫读上海”微旅行活动,引导读者用脚步“丈量”文学中的上海。活动涉及的范围广泛——鲁迅、巴金、钱钟书、张爱玲、邬达克、施蛰存、傅雷、萧红等一批中外文化名人的故居或重要生活地点都被纳入其中,参与者要走遍主办方要求的每一个座标,同时完成指定的阅读任务。比如在巴金故居,队员们要仔细阅读巴金撰写的《怀念萧珊》一文,并找到巴金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过地点、路名、房间、物品等,拍摄照片并做相应标注。在边走、边读、边寻找、边讨论的过程中,阅读变得立体起来。
商场版:吃、喝、玩、乐之外的清新静读
到商场,除了吃、喝、玩、乐、购物,还能干些什么?11号线安亭站边矗立的嘉亭荟城市生活广场给出的答案是:阅读。该商场专门辟出一块300平方米区域来做图书馆,这个叫做“品读”的公共阅读空间内陈列的上万册图书都是从民间收集来的,以设计、文艺类为主。只要你捐过一本书给图书馆,就可以免费在这里出入一年。图书馆里有免费的Wi-Fi和电源插座,读者累了还可以坐在沙发上休息,或者可以选择随意坐在书架前的原木楼梯上,拿上一本书,看一个下午。这里也会定期有线下活动,推出一些分享会和亲子读书会。
在上海寸土寸金的新天地商场内,也隐藏着一个为文艺青年所喜欢的书店——“猫的天空之城”。该书店还以代客寄明信片而出名。这个阅读“据点”属于书店、茶坊、设计小店,抑或是简易邮局?似乎都有点难以定义。不过从阅读的角度看,它还是满足了不少步入其间的读者的需求。满满书架上的新书,是只供购买的,以旅游、设计、绘本、文学为多,买了书后坐下来就地开读,书店也欢迎。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