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前日表示,要把足球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足球要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建立四季校园足球联赛。青年报记者昨天采访获悉,上海已有不少学校将足球列入体育课内容,并建立了全市校园足球“一条龙建设联盟”,形成了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的足球人才培育链条。
教育部:
足球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26日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将完善政策,形成校园足球激励机制。把学生足球特长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形成档案,供上一层学校招生参考。
他表示,将把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足球的机会。在广泛开展校园足球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各地涌现出的足球特色学校,以点带面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力争到2017年在全国扶持建设2万所左右中小学校足球特色学校和200个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并形成区域特色,拟建设30个左右校园足球试点区县。
此外,按照全国校园足球竞赛方案,组织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校园足球竞赛,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班级、年级联赛,以及校际邀请赛、对抗赛等竞赛交流活动。
上海:
不少小学已纳入体育课
记者了解到,上海已有不少学校将足球列入体育课程。不少学校表示,足球群众基础比较好,喜欢的学生也比较多,只要有场地,学校都会在体育课或体锻课中加入足球的内容。不少。
杨浦区的平凉四小就是一所传统的足球特色学校。这所小学开展少儿足球运动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平凉四小五个年级都组建了足球队,人数约70人,学校有3名专职足球老师,此外,学校还聘请了五六名兼职足球老师。每年上海市小学足球比赛中,平凉四小每个年龄段球队,都能排名前三,还曾参加国际比赛拿到名次。
而在青浦的朱家角中学,学校设置了时间为80分钟的足球专项课程,每名高中生除体育课外,每周都有一天有两个课时的时间用来踢足球,很多从没踢过足球的学生,也在课上找到了踢足球的乐趣。学校高中部专设了一名体育老师作为足球专项教学。
[现状调查]
沪上成立“足球联盟”串联大中小学
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由市教委牵头,建立了一支由中小学、高校自愿组成的“校园足球一条龙建设联盟”,包括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大、上师大、同济、东华等11所大学,以及35所高中、67所初中、110所小学及其所在的上海市16个区县教育局都是联盟成员,在开展校园足球教学、足球训练管理、竞赛体系建设、运动员招生和培养、优秀专业教练员进校园等方面实现大中小学的有效衔接。
比如基层体育老师的问题,联盟每年都会定期举办校园足球培训班,培训基层体育教师,还会聘请一些国外专家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增加对足球教学的理解。
据悉,联盟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22年,上海市各级各类学校参加足球活动的学生人数达到学生总人数的30%以上;培养与打造1至2支高水平大学足球运动队,校园足球成为上海市职业足球运动员的重要输送渠道。目前,每年上海都会举办各类学校足球联赛。
部分市中心学校场地太小没法打比赛
对于教育部的新规,也有学校校长表示,将足球作为必修课存在一些客观的难点。静安区一所小学校长就表示:”很想让孩子们踢足球,但是没有草坪啊。”这是对于中心城区的学校开展足球这样的体育项目最大的一个困难。
黄浦区有两所小学,因为学校太小,学生连耐力跑都不得不拉到校园外进行。“不要说标准的足球场,就算是一般的小场地,我们也没有。”学校校长表示,踢足球是容易摔摔打打的运动,老师也不敢在普通的场地上进行,只能教教学生一些基本的运球动作,要“跑起来”、“打比赛”是不可能的。
一些体育老师提出的疑问是,足球男孩相对兴趣比较浓厚,而女孩对此感兴趣的不多,“篮球女生可能都能接受,足球女生接受度比较低。”所以体育课上的足球课内容,也只是作为可选项,有时候打比赛,也是男生上场,女生当拉拉队。“主要是团体项目,培养一些团队精神,真要让大部分女生都下场踢,不太现实。”
此外,有一些小学校长认为,足球作为必修课,就牵涉到要有专职老师的问题。一般小学的体育老师都是体育专业毕业的,什么项目都会,但不一定专攻足球。这对于学校师资储备方面也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