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冯晓瑜
你在家里和父母说上海话还是普通话?当别人用上海话问你时,你会用上海话还是普通话来回答?你会看用上海话配音的动画片吗?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发布一项题为“上海学生沪语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多数调查对象在情感上更倾向于普通话,对上海话持中立甚至消极态度,上海话的使用状况不容乐观。
对此,调研者建议,倡导市民使用上海话要“从娃娃抓起”,比如收看用沪语讲睡前故事的少儿节目,在电视节目之间插播一些上海话童谣,在动画片台词中适当辅以具有上海特色的俚语等。
农贸市场上海话使用频率最高
这项报告由华东师大对外汉语学院副院长王郦玉指导学生完成。王郦玉告诉记者,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上海学生沪语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沪语保护方案。为此,调研了上海9个区的14所学校,共收回问卷1383份。
调查对象中,高中以上学生298名、初中生964名、小学生以及幼儿园学生121名。结果显示,普通话作为一语习得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6.3%,上海话占总人数的35.2%,可见一语的习得普通话仍占主流。
在多个公共场合调查后,调研者发现,在公共场合普通话已成为了最常用的语言。在农贸市场,上海话的使用频率纵向比较为最高,而在学校,普通话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公共场合。
报告显示,分别有53.3%、53.9%、39.9%的调查对象分别对父亲、母亲和祖父母交谈时最常使用普通话,而分别有32.4%、33.2%、42.8%最常使用上海话。换言之,年轻人在家中讲普通话的比例高于上海话。
在对待语言态度上,多数调查对象情感上更倾向于普通话。相较普通话,受访者对上海话持中立甚至消极态度。
多数受访者“能听懂但不太会说”
虽然父母的籍贯影响着孩子第一语言的掌握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父母都为上海人,孩子以普通话为第一习得语的比例也不小。而在孩子对上海话的掌握上,父母皆为上海人的孩子,对上海话的掌握明显较优。调研发现,大多数调查对象对上海话的掌握情况为“基本能听懂但不太会说”。
调研发现,家庭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掌握有一定影响。王郦玉说,如果父亲对孩子的用语为普通话,学生以普通话回应的概率约为36.8%,只有1.5%的学生选择用上海话回答。
有意思的是,调查显示,有小部分学生虽然对上海话有好感,却对学习上海话持中立或是消极态度。接受面访的一名小学生说,虽然他所在学校开设了上海话兴趣班,但报名人数寥寥无几,最后只得作罢。
建议沪语传承“从娃娃抓起”
调研者建议,要加强家庭交流中上海话的使用率,否则很难保证上海话不被完全替换。
王郦玉表示,“语言使用的最后堡垒是家庭,爷爷奶奶辈的用语,对学生的影响比父母更大。因此,可以通过社区宣传来鼓励长辈有意识地对孩子多说上海话,让孩子在不断接触上海话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和使用上海话。”
此外,还要通过大众传媒加强对上海话的推广。电视少儿频道中可以添加一些诸如用沪语教画画、沪语讲睡前故事的少儿节目,或插播上海话童谣,以增加中小学生与上海话的接触频率,也可让传统民谣得以传承。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在此时增加上海话的使用率,如直接开设上海话课程,对学生掌握上海话也很有帮助。调研者还建议,小学和初高中可以采用沪语童谣作为上下课的铃声,让本地学生感到亲切,同时激发外来学生对沪语和上海文化的兴趣。 文汇报记者 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