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 (记者 王翔 )5月17日,《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2016)蓝皮书在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据介绍,蓝皮书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健康城市建设的经验,以我国大陆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40多个指标对全国城市健康生活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排名,同时对大陆31个省市的健康生活也进行评价和排序。最后从政府与产业层面提供了城市健康生活大量的、动态的经验和案例。
《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研究表明:综合经济保障指数、公共服务指数、环境健康指数、文化健康指数及医疗卫生服务指数的评价结果来看,全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健康生活的平均得分为46.21,仅有54个城市的健康生活综合得分达到50以上,近一半的城市得分分布在20—40这个区域。这表明,我国城市健康生活水平偏低,提升和改进的空间较大。
研究还显示,上述5个指标的差异系数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一是环境健康的差距系数最大,表明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及关注热度使得城市建设越加重视人居环境的绿化和保护。二是医疗卫生的差异系数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说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差异相对也较小。三是公共服务的差异系数显示落后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共服务平均得分处于较低的水平。四是经济保障的差异系数表明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五是文化健康差异指数体现出城市建设对于文化健康的重视度不够,尚未形成将文化建设项目普遍地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共识。
此外,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健康生活水平还存在两级分化的严重现象,健康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与健康生活水平较低的城市差距悬殊,处于平均分以下的城市的健康生活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悉,《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由全国第一所以“健康”命名的高校——上海健康医学院进行,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黄钢、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春林主编。黄钢校长表示,此次评价数据均来自权威部门的公开数据,评价方法采用专家会议与线性加权法,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作为第三方机构主持,具有客观、公正的特点,重在健康城市建设的效果,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共同参与治理。
当天,健康智库、东方健康论坛也同时揭牌揭牌。上海健康医学院党委书记郑沈芳表示,将主动参与政府政策制定,将智库打造成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品牌智库;东方健康论坛将每年确定主题和安排论坛,做到年年有主题,月月有论坛。努力打造集教学、科研、咨询服务、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具有健康特色的大学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