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下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新征程——2023国际形势前瞻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沪举行。40多位国际问题专家会聚上海社会科学院就“中美关系演进下的亚太格局”“俄乌冲突下的欧亚地缘格局”和“中国外交新使命与全球伙伴关系”等话题展开研讨。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同步交织。国际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纪疫情叠加地缘冲突不断,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深远影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刊主任张焱宁在致辞中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界更要加快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养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努力造就更多大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在主旨演讲中谈及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五大特征:第一,现实主义强势抬头,霸权国家对抗性思维泛起,小圈子、平行体系已现雏形;第二,“超级全球化”已被“慢全球化”或“有选择的全球化”取代;第三,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各国政策差异明显,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进一步突出。经济矛盾演化为社会矛盾、政治危机甚至地区性动乱的可能性增大;第四,以联合国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发生动摇,大国信任削弱,多边治理受挫,治理赤字增多;第五,地缘冲突、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网络攻击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
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陈东晓在主旨演讲中表示,面对国际格局的动荡,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关系,不仅要葆有底线思维,还要有力地抓住时机,发挥建设性、稳定性的作用。
谈及中美关系,与会学者认为,战略稳定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国际战略议题之一,中美关系演进牵动亚太乃至全球国际格局的转型。学者指出,中美博弈背景下亚太安全形势出现四大新动向:第一,亚太地缘政治对经济合作的影响已经开始全面显现;第二,亚太主要力量纷纷加大军备投入;第三,日本、印度军事安全战略发生变化;第四,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布局已经从以威慑为主转向为具体争端布局。
谈及乌克兰危机,与会学者预计,冲突短期内结束的可能性不大,战场对峙还会持续。当天正值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周年,学者认为,回望危机发生的根源对理解这场冲突至关重要:不仅要从宏观层面认识到美国霸权和北约东扩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挤压,还要更为细致地理解俄罗斯的国际秩序观、国家主权观和国家角色观对现实行动的影响。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余建华总结称,当前面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令人瞩目。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其演进在更大程度上牵动亚太乃至全球国际格局的转型;俄乌冲突爆发、延宕,使这场国际危机成为21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地缘政治冲突,折射出动荡变革期的国际关系特征,既给百年变局下的国际关系演进打上深刻而复杂的烙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左右动荡变革期国际体系嬗变与走向。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和《国际关系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
作者:刘畅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宋琤
图片:主办方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