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援乌军事物资抵达乌克兰。
当今世界格局处于深刻的结构性转换之中。欧盟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参与者,一度对外宣传“战略自主”的外交政策。然而,俄乌冲突升级以来,欧盟的基本政策一度倒向美国,外界甚至认为美欧跨大西洋合作将要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是,近期美欧双边关系的动态充分表明,这个结论是“根本错误的”。
无论从欧盟的角度还是俄罗斯的角度,俄乌冲突给俄欧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损耗。然而,是不是美国这个幕后推手果真成为了最大赢家呢?时至今日,俄乌冲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超出了美国战略界的估算,也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根本利益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反噬作用:冲突直接导致了欧洲的能源危机,造成发达国家通货膨胀高企不下,包括美国本身通货膨胀持续恶化。直接为俄乌冲突埋单的欧盟逐渐意识到自身利益的重大损失,美欧战略诉求与根本利益的差异日益凸显,对于试图团结西方阵营大搞反华同盟的美国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战略消耗。
潜在的美欧矛盾终于随着8月美国政府推出《通胀削减法案》浮出水面。这一法案旨在通过设置贸易与投资壁垒的方式,通过政府补贴与本地化原则,强化美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欧洲商界普遍认为,该法案对欧洲诸多制造业领域将形成根本性打击。这对于因在俄乌冲突上追随美国而身陷能源危机与经济滞涨漩涡之中的欧盟而言,更是一种道义上的侮辱。尽管美国总统拜登以超高规格接待前去斡旋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但是为了确保下一届美国大选的根本利益,牺牲欧洲是唯一的选择。
▲12月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左)和美国总统拜登共同参加新闻发布会。
事实上,在以资本原则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美欧跨大西洋关系本就毫无任何特殊性可言,本质上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就历史而言,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中,欧洲先发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是西方阵营的主要羽翼。苏联的解体,极大释放了欧洲的自主意识。然而,在后冷战时期的欧洲,美国充分利用其自二战以来形成的战略影响力,巧妙利用欧洲内部的矛盾,不断挑动民族对立与种族仇恨,牢牢掌控着欧洲军事安全的主导地位。在美国的世界政治版图中,欧盟的地位只能是美国霸权体系的跟随者。
仅就经贸领域而言,跨大西洋合作关系也是复杂而多面的。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为了应对中国的迅速发展,美国以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对立为由,竭力组建西方国家反华联盟,将中国妖魔化为西方“自由世界”的挑战者与破坏者,要求欧洲国家与美国一起人为阻断对华经贸合作。问题在于,在美欧经贸合作领域,美国一直试图将本国产业标准与贸易规则强加于欧盟,逼迫欧洲放弃自身经济核心利益,服从于美国全球经济霸权的要求。在涉及面向未来的高科技与新兴产业领域,美国更是以“非常规手段”竭力打压欧洲相关产业的正常发展。总结过去两年美欧经贸领域的发展状况,我们不难看出,从不标榜“美国利益第一”的拜登政府恰恰对欧洲经济发展与地缘政治安全造成了最为根本的伤害。
由此可见,美国不可能接受一个强大的拥有战略自主意识的欧洲,不能接受欧盟以地缘政治的正常方式与周边大国构建友好互联的关系。换言之,美国的欧洲利益是以欧洲自身利益的丧失为前提的。在世界格局进入剧烈动荡的时代,这样的局面果真能够持久吗?
过去一个月,犹如大梦初醒的欧盟及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陆续访华,似乎给出了跨大西洋关系发展趋势的答案。俄乌冲突的惨重教训迫使欧盟重新思考,一个良性发展的中欧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仅仅从最基本的层面而言,这意味着欧盟真正实现战略自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不断增长的中欧经贸数据,是欧洲现实利益的根本保证。与之相比,所谓的意识形态鸿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作者:高健(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智库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松云论坛秘书长)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宋琤
图片来源:今日俄罗斯、推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