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市中心的街景。
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阿峰会)将于12月9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此次峰会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专家表示,首届中阿峰会彰显了新时代下中阿双方不断深化现代化合作,在中阿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中阿合作首次冠以“新时代”之名
我国外交部12月1日发表的《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高度概括新时代的中阿关系:“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阿关系,始终把阿拉伯国家作为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中国愿以首届中阿峰会召开为契机,与阿拉伯国家一道弘扬中阿传统友好,不断充实和深化中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格局,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造福中阿双方人民,带动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
▲中阿友好合作交流展7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办,分为“历久弥坚”“合作新篇”“文明互鉴”三部分,展示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抗击新冠疫情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成果。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团结守正、合作共赢,双方友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南南合作典范。上世纪50年代,阿拉伯国家相继独立;1955年,万隆会议开启了中阿建交的大门;从1956年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掀起三次建交高潮,并于1990年同所有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陈越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阿悠久的交往历史和中阿合作的机制化进程来看,首届中阿峰会的召开是双方关系发展深化水到渠成的结果。“如果说万隆会议开启了中阿建交的大门,那么首届中阿峰会则具有新时代下深化中阿现代化合作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首次将中阿合作冠以“新时代”之名,陈越洋表示,这对于双方都有重要意义:于中国而言,中共二十大后的中国正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方向奋进;于阿方而言,上月召开的第31届阿盟峰会通过了《阿尔及尔宣言》,宣言提出阿拉伯国家在变革过程中积极寻求独立自主、团结自强,这标志着阿拉伯世界正进入独立自主、多元平衡的新时代。
“阿拉伯国家切实受益于来自中国的技术”
▲9月27日,中国铁建三臂凿岩台车在沙特阿拉伯新未来城隧道支洞项目进行作业。
上海社科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高级顾问潘光表示,新时代的中阿关系主要体现在战略互信、劝和促谈、务实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这也将是首届中阿峰会聚焦的主要领域:以经济合作为主,同时涉及地区安全和人文交流等议题。在经济合作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将全面带动中阿关系发展。此外,双方积极打造中阿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共建油气牵引、核能跟进、清洁能源提速的能源合作格局。潘光特别提到,除了“老基建”和传统能源领域,光伏等新能源以及高新科技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也特别值得关注。
▲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卢赛尔体育场的草坪就蕴藏着来自中国的高新技术。
陈越洋举例说,今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场的草坪就蕴藏着来自中国的高新技术。由于地处干燥炎热的波斯湾西南岸,卡塔尔世界杯足球场需要使用暖季型草坪,而为保证赛事圆满进行,每座球场每天至少需要消耗1万升淡水维护,这对冬季缺水的卡塔尔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传统上只能高度依赖化石能源淡化海水,但是能耗过大,且易导致土地盐碱化。“在中阿绿色能源和高新科技合作的利好条件下,宁夏大学的科研团队将智能风光互补节水灌溉系统推广到了卡塔尔,并将这项技术运用到世界杯的草皮灌溉与护理上。可见‘绿色中东’并不只是一个口号,阿拉伯国家正切实受益于中国的技术。”陈越洋说。
▲7月20日,在利雅得举办的第21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沙特赛区中,冠军获得者艾哈迈德·苏莱曼在决赛中演讲。
在人文交流领域,双方合作成果更是不断。近年来,阿拉伯世界正掀起一股“中文热”:目前阿联酋、沙特、埃及、突尼斯4个阿拉伯国家已宣布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其中,阿联酋已有158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开设中文课程,埃及首批12所公立中学中文教育试点也已启动。“阿联酋的小学生开始学中文了。我每次去(阿联酋),看到当地孩子们手书中文‘欢迎’,用流利的中文和我交流时,我都特别感动。”潘光向记者回忆道,“从小学习中文已经成为当地很多家庭的首选”。
西方媒体渲染“中国介入中东”言论站不住脚
美国彭博社、英国路透社等西方媒体在报道首届中阿峰会时不断将峰会与近期美沙关系遇冷相结合。彭博社称中阿峰会召开正值俄乌冲突难解,“欧佩克+”不顾华盛顿的要求继续维持石油减产目标之际,沙特与美国的盟友关系由此紧张。正因如此,利雅得和其他海湾国家设法加强与中国等亚洲市场的联系,中国也由此介入中东。
陈越洋认为,这样的说法站不住脚。她表示,从历史来看,中阿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从地理上说,阿拉伯国家中有一半位于亚洲,不存在“设法联系亚洲市场”的说辞。“中东不是大国博弈的场合,中阿加强合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沙特等阿拉伯国家放眼全球,奉行多元平衡外交政策的应有之义”。沙特、卡塔尔、埃及、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的媒体都对首届中阿峰会充满期待,积极报道。埃及《共和国报》称,“阿拉伯国家对首届中阿峰会积极对待、认真准备、满怀期望。”另有报道表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之下,峰会的召开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秩序。”
潘光表示,“欧佩克+”近日宣布维持10月初确定的减产目标,这一方面体现了石油资源是产油国的国家利益所在,沙特等不惧美国强权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欧洲要想好好过冬,也少不了中东国家的能源支持。潘光认为,在国际油市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美沙不会真的闹翻,但沙特等国“眼睛向着东方、脚步迈向东方”是其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西方媒体渲染中国介入的言论没有意义”。
两位专家都表示,未来中阿关系可以首届峰会召开为契机,增进双方正向认知、增信释疑,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作者:刘 畅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宋 琤
照片来源:新华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