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C+”部长级会议
当地时间12月4日,由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OPEC+”以视频方式举行第34次部长级会议,决定维持10月初确定的减产目标。这意味着从今年11月至2023年底,“OPEC+”仍将会维持石油产量每天减少200万桶的石油供应。消息一经发布引发国际油价上涨,WTI原油期货闻声上涨1.82%,报81.81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1.88%,报87.45美元/桶。
就在“OPEC+”延续减产政策发布前的两天,欧盟、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宣布,对俄罗斯海运出口的原油设置60美元/桶的价格上限。有OPEC内部人士表示,“‘OPEC+’需要评估西方对俄油限价措施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后再做决定”,此时出台不增不减政策,正是“可进可退”的灵活选择。
今年10月,“OPEC+”第33次部长级会议决定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将月度产量减少200万桶/天,这也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最大力度的减产。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压力对需求端的影响不断,限产对国际油价的提振效果十分短暂,并未在10月以后对国际油价形成有效支撑。因此,在本次会议召开之前,外界不断猜测“OPEC+”是否还会选择继续减产。
“OPEC+”在平衡多个因素后还是给出了“维持稳定,以观后效”的谨慎政策。
一方面是认为原油需求端低迷的风险仍然存在,市场供过于求的趋势甚至有不断拉大的可能。11月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OPEC认为今年的石油需求增幅为255万桶/日,即2.6%,比此前的预测值少了10万桶/日。报告同时认为进入第四季度,高通胀、货币政策紧缩等因素将促使全球经济挑战加剧,原油需求端将会持续受到冲击,如果原油库存水平再次回升,会进一步冲击油价。因此,在对未来并没有乐观评估的情况下,“OPEC+”断然不会取消减产政策,放手供应端增长。
▲ 俄罗斯总统普京(左)与沙特王储。
另一方面,“OPEC+”没有选择现在加码减产规模,还与对俄罗斯原油限价后尚不明朗的市场走向有关。根据欧盟、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对俄油的“限价机制”,如果俄罗斯向第三方国家出售的原油价格高于每桶60美元,那么欧盟和七国集团的企业将被禁止为俄原油运输提供保险、金融等服务,希望以此大幅减少俄罗斯石油收入。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举未见得可以对俄罗斯原油出口和财政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每桶60美元的油价已基本接近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最近的市场价格。同时,俄方也表示,俄罗斯将不会遵从所谓的俄油“天花板”价格,也不会向对俄油限价的国家出售石油。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6日说,考虑到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俄罗斯可能小幅减少石油产量。
由此可见,俄罗斯对西方限价的反制措施强烈,宁可自我减产降低出口,也不接受西方国家所谓的限价,欧洲市场或许会面临断供风险,重演欧洲天然气危机。如果各方态度保持强硬,可以预见2023年初的全球石油市场供应将会明显收紧,原油供需格局或许将会短暂转向卖方市场,原油价格推高将是必然。那么,届时OPEC在油价上行的基础上再取消限产或提高产量,刚好坐收渔翁之利。
因此,根据当前的原油市场发展形势,“OPEC+”需要评估俄油限价措施对市场的影响,并观察一些国家的石油需求前景后再做决定。在经历了原油市场无数大起大落后,“OPEC+”出台维持原来减产目标的政策,正如会后OPEC官网发布的声明所说,“是出于市场考虑,稳定全球石油市场的必要和正确的行动方针”。
作者:由婷(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宋琤
图片:OPEC news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