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门林纳,意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芬兰堡”。|均杨熠摄
霜月的赫尔辛基,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通体白色的赫尔辛基大教堂风格简约明快,这座大教堂绝非历史悠久的显赫建筑,却正因如此而更加显得平易近人。教堂圆顶的上面顶着蔚蓝色的天空,蓝白颜色的对比冲击强烈。
这座城市的主基调就是蓝白两种颜色,正如芬兰的国旗颜色一样。
老城区传统风格的露天市场在赫尔辛基颇具名声,这里挤满了贩卖各类海鲜,以及芬兰传统餐具和玩物的小贩。冬日的暖阳下,露天市场显示出勃勃生机,给寒冷的北欧空气注入了一丝暖意。
濒临露天市场也有一座小港口,这里并没有巨大的远航船只停靠,小巧而平静。紧依芬兰湾的赫尔辛基,拥有多个良港,芬兰人可以从这些港口出发,出湾驶向波罗的海,进而去往世界各地。
站在港口眺望,远处的小岛清晰可见。这座小岛叫做大黑岛,岛上有一组建于数百年前完整的防御工事和相关建筑,这一系列人造建筑设施被称作索门林纳,意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芬兰堡”。
我用售票机购买了一张船票,准备前往索门林纳,也就是芬兰堡一探究竟。这座以国家名称冠名的堡垒,据说大有来头。
准点时刻,码头开启,工作人员在小船和码头之间搭上接板,等待的人们陆续检票登上小汽船。不一会儿,马达开始启动,汽船驶向索门林纳。
小船在平静的港湾中行驶,随着船身离码头越来越远,赫尔辛基现代工业风格的海岸线逐渐显现。站在船尾,优美的海岸线可尽收眼底。
只用了15分钟,汽船就抵达索门林纳。人们纷纷登上小岛,脸上都挂着笑容。有人还背有很多食物,准备在这里一享野餐的乐趣。
今天的索门林纳是一派和平安详的景象,然而,在索门林纳最初修建的日子里,这片欧陆的北角地带却充满了剑拔弩张的气氛。北欧民族虽世居在此多年,但是东去不远,信仰东正教的斯拉夫民族已逐渐崛起。彼得一世是那个时期俄罗斯的沙皇,这位雄才大略的俄国帝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海港之城为根基,建立喀琅施塔德海军基地,积蓄实力,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他等着合适的时机来临,打通芬兰湾,率领俄国的海军向更加广阔的海域进发。
地处瑞典和俄国两大强邻之间的芬兰,屡屡遭到两国的侵犯。18世纪,芬兰正被北欧霸主瑞典占领。当时瑞典虽然强盛一时,但虎踞东欧的沙俄帝国随时可能来犯,这让瑞典人感到无比忧虑。为防止俄国派遣舰队从彼得堡或波罗的海沿岸出发袭击芬兰,瑞典人看中了赫尔辛基外海不远处的大黑岛和周围的小岛,决定在这里修建军事工程。炮兵军官奥科斯丁承揽了这一重大任务,开始设计和修建这座最初被瑞典人命名为“瑞典堡“的堡垒。
奥科斯丁在监督修建完堡垒外部的链式防御工事后便猝然离世,这时原有的设计只完成了一半。在奥科斯丁死后数十年,他的设计得以全部建成,索门林纳终具规模。
走出岸边,迈入不远处粉红色的宽阔城门,我进入到瑞典人当年修建的堡垒中。这里的房屋、教堂都具有鲜明的北欧建筑特色,很多建筑都有石垒加固,显示出其军事作用和作为要塞的历史。巨大的古旧烟囱依然屹立,也让人联想到工业革命初期这里的样子。
一座有着白色栏杆的小桥,将大黑岛和另一座属于索门林纳的小岛狼岛连接起来。这座桥梁狼岛的一端,有一座外形很酷的雕塑,名曰“古斯塔夫之剑”。这座以当年瑞典国王命名的雕塑,以青铜制的北欧战将头盔和一把宝剑为主要形态,成为当年驻守在这里的瑞典军士的精神寄托。
▲“古斯塔夫之剑”。
然而,瑞典人的精心设计和顽强据守最终还是功亏一篑。随着强大的俄国实力愈甚,沙皇开始了他侵占芬兰的计划。19世纪初期,俄国军队占领了芬兰,索门林纳也被俄军从瑞典人手中夺下。
接下来的百余年,芬兰又成了俄国的领地,沙皇的士兵并未毁坏瑞典人在索门林纳修建的房屋设施。19世纪中期时,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联合舰队开往波罗的海,对这座当时成为俄国堡垒的小岛进行了猛烈轰击,索门林纳一度千疮百孔。
沿着狼岛上的石制城墙步行,可以从一些缺口处下到海边。波罗的海的海水蔚蓝纯净,冷风阵阵,浪涛不停地拍打着海岸的岩石。在相当于烽火台的地方,有一些长宽一米左右的瞭望孔,从那里可以眺望远处海面的情况。
城墙的尽头,古老的帝皇门依旧矗立在海边。据说在奥科斯丁修建索门林纳之时,瑞典国王曾乘船莅临此地。为纪念这一事件,奥科斯丁决定在此修建城门,并命名为帝皇门。
历史的发展总是出乎人们的预料,正当不可一世的俄国征战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之时,国内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革命,从此沙皇退出了历史舞台,被俄国统治百年之久的芬兰趁机独立。索门林纳建成150年后,终于第一次被芬兰人所控制。从此,这里也被正式被命名为索门林纳,即芬兰堡。
不过,因为这里被海水隔离,军事设施牢固,因而一度被作为监禁犯人的场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很多在此关押的犯人因岛上条件恶劣、疾病横行,不得不面对死亡的命运。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从沙俄独立仅仅20年的芬兰,再次成为苏联的目标。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索门林纳和200年前一样,又一次成为了抵御东方邻国进攻的阵地。芬兰军队在这里打造船只,以应对苏联的攻势。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在索门林纳内部的港湾里,造船厂仍在运行。
二战结束之后,索门林纳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过去数百年的硝烟不复存在。芬兰人对这里进行了几次大规模修整,过去的许多军事性质的房屋被改建成博物馆,以供前来探古的人们参观。
索门林纳没有极为惊艳的景色,但不乏神奇之处。狼岛的海边有一片绿色的小丘陵,过去曾被当作掩体加以使用。这些被青草覆盖的低矮丘陵,如同电影中霍比特人的寓居场所,出现在这个高纬度地带的小岛上。
我沿着环绕着海岸的城墙行走,逐渐回到码头所在的位置。索门林纳教堂旁有一片巨大的空地,站在这里,远望天空中阴灰色的浮云,我感觉刚才的步行参观过程,就像是回味了一场索门林纳的历史,此时身体定格在此,就如同回到了现实世界。
时空变幻,现在索门林纳的纪念品商店里,甚至可以看到中文版的索门林纳全景介绍,中国的移动支付也已在这里开通。索门林纳的历史并不算漫长,至今也只延续了4个世纪,但在这里发生的变化,却令人万分感慨。
码头边的草地在冬日依旧保持了鲜绿的模样,远处,来自赫尔辛基的喧闹声不绝传来。登船返程,汽船快要回到大陆时,海边白色的舰船与摩天轮相互辉映,远处丘陵上的,暗红色的乌斯佩斯基东正教堂站在它们身后,三者共同组成一幅新旧交融的美好画面。蓝天下的它们,向远方的来客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少为人知的往事。
作者:杨熠
编辑:吴姝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