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名职业学校的女生正在接受培训。|东方IC
德国的经济是一个颇为热门的讨论话题。特别是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以来,德国经济在欧盟区的一枝独秀,更让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和媒体从业者们对德国经济充满了好奇。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德国失业人口比前一年减少15.8万,降至253.3万;失业率为5.7%,低于前一年的6.1%,创下两德统一以来的全年最低值。这一数字在发达工业国家中显得非常瞩目。
解读德国经济持续强劲的理由五花八门,而其中有一个出现的颇为频繁,即德国推行了成功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在经济学家们看来,德式“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不仅仅造就了德国在二战后的经济腾飞,更是令德国在21世纪之初这场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的重要保障。
政府企业共建职业教育体系
什么是双轨制职业教育呢?所谓双轨,即政府一条轨、企业一条轨。政府的一条轨体现在政府设立的职业学校,而企业的一条轨则体现在企业为职业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
根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的统计数据,大约有六成以上的德国高中毕业生会选择进入职业学校,通过接受“双轨制”职业培训以获得技能,随后踏入职场。在德国,人们可以从326种职教培训中进行选择,范畴从钻石切割师到飞机机械师,甚至也包括烟囱清扫工。在双轨制教育体系下,学生一般每周会有三四天在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另有一两天在职业学校进行理论学习,整个学习时限一般在两年到三年半之间。学生在职业学校里主要学习外语、法律、社会和职业理论知识,而在企业里则可以接触到大量一线的实践知识。当然,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还可以得到来自企业的生活补助,这笔补助的金额低于正式职工工资,但不需要缴税。对于双轨制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德国联邦政府承担其中的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二由各家企业承担。
在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法律依据是1969年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该法律后经多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是2007年。该法律为双轨制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保驾护航,例如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根据《联邦职业教育法》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而对于企业而言,全德只有约20%的企业可以获得“双轨制职业教育”资质,因为只有这些企业通过了各行业协会依照《联邦职业教育法》进行的资格认定。
职业培训有着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审视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时,很多人喜欢从制度建设入手,去讨论德国政府为保证职业教育体制立了哪些法,设置了哪些部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如何分工?这一讨论很容易忽略了确保职业教育体系运转良好的社会氛围。
先从企业层面来看,德国企业非常乐于参与到职业教育之中,因为在他们看来,参与职业教育可以将商业盈利和社会责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德国,往往只有在行业内领先的、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成为职业教育基地,也就是说,得到职业教育资质的企业,无论是在业内还是在社会上都会受到额外尊重。此外,这些企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传授他们一线的实操知识,更是在为自己培养优秀的潜在员工——相当一部分的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留在实习单位。经过两年以上的培训,这些学生无疑高度契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当然,为保障学生的权益,德国法律强调,学生和企业签订的《职业教育合同》只是一份教育合同而非职业合同。在结束培训后,学生有权选择是否留在实习企业,即使学生最终选择离开实习企业,也不需要支付这几年的培训费用。
再从学生层面看,有六成左右的德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后选择进入职业学校,而不是进入大学深造。这些学生不仅来自于职业高中,许多普通文理高中的学生也选择进入职业培训体系。更有甚者,在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选择退学参加职业培训。在人人都想进大学学习的中国,或许很难理解这一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德国是福利制国家,政府通过高税收缩小社会差距,因此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其次,德国制造业发达,近年来以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等为代表的企业更是表现抢眼,这些企业往往需要第一流的技术工人,因此经过职业培训的学生不仅非常容易找到工作,而且还是一份有体面收入的工作。最后,德国是一个尊重知识的社会,带着博士头衔的德国人往往在社会交往中得到他人的尊敬,但德国社会却并不因此而歧视没有经过传统高等教育的高级技术人员。
很难简单复制到不同国家
双轨制职教培训在德国生根发芽也有着历史文化的传承,要知道,从中世纪起,如今德国版图的各地区就盛行学徒文化。德国联邦政府自豪地在官方网站上“吹嘘”自家颇为成功的职教体系:德国经济强势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一个统一的和卓越的职业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
德国政府认为双轨制职业教育是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学习,有利于职业资格紧跟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可以说,双轨制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的德国专业技术工人,是高质量“德国制造”的保障。双轨制职业教育不仅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德国教育体系的“旗舰”,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减少青少年失业率的一剂良方。尽管德国的大学毛入学率低于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但是失业率却远远低于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德国颇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表达了兴趣。德国向墨西哥、俄罗斯等试图建立同样职教培训体系的国家提供了技术咨询。不过对于媒体将职业教育描述为“出口热门”的话题,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国际合作办公室非常谨慎。在他们看来,这个体系在非常特定的条件下在德国发展起来,无法被简单地出口至另一个条件不同的国家。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德国民众也开始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一些担忧。其中最大的担忧就是,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未来制造业对于高级技术人员的需求可能会不断下降。未来,一个经受过职业培训的学生是否还能像今天这样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成了一个未知数。
作者:文汇报驻柏林记者 赵海博
编辑:陆益峰 吴姝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