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民众在一块印有五面候选国旗的宣传展板前驻足观看,展板的标题是“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本月20日起,新西兰开始就新国旗方案举行公民投票,民众在五面新国旗候选方案中选出一面作为备选,并于明年3月举行第二轮公投,在现有国旗与备选国旗中二选一。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大英帝国曾统治着世界四分之一的领土。在殖民地纷纷独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英联邦的不少国家和地区仍在使用有着鲜明英国元素的国旗,比如使用“米字旗”图案,其中一些非常相似,甚至容易让不熟悉情况的外人搞混。
不少当地人早已有了变革的念头。去年3月,新西兰总理宣布新西兰将在两年内更换国旗;今年2月,斐济总理宣布,斐济将从国旗上剔除英国米字旗标志。但也有如澳大利亚这样的守旧者,政府与多数民众并不愿意拥抱变化,更换见证了许多成就与辉煌的国旗。即便在进入公投环节的新西兰,反对更换国旗的民众也超过六成。
新西兰:为国旗争议40年
“新西兰已经不受英国控制了,但国旗仍然被英国国旗统治着。我提议,我们通过一面新旗帜宣告我们的独立,让新时代的新西兰更进一步。”2014年3月11日,新西兰新任总理约翰·基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演讲时如此说道,这拉开了新西兰更换国旗运动的序幕。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新西兰国内就有人提出过更换国旗的提议,此后40年中始终没有平息。2004年,新西兰旗帜基金会甚至发起了一次公投动议,却因没有达到法定的支持率下限只得作罢。而现任总理约翰·基则是更换国旗的积极倡导者。今年5月,新西兰政府在其官网发布征集设计新国旗的公告。公告一经发布,政府收到了各式各样、妙趣横生的新奇设计,绵羊、几维鸟甚至猕猴桃等新西兰标志性事物纷纷被应征者画入候选作品之中。
一个由12人组成的“国旗方案专家小组”,对民众提交的万余幅作品进行了评审。经过几个月的筛选,五幅作品在9月成功晋级决赛,其中三幅都带有蕨叶的图案——蕨叶是新西兰的国家象征之一,该国橄榄球队队徽中也有相应设计。20日起,新西兰举行首次全民公投,在五个候选方案中选出一面备选国旗,此次投票将延续至12月11日。明年3月,新西兰将举行第二次全国公投,以决定最终沿用现有国旗还是使用备选方案。新西兰现国旗左上角有英国米字旗图案,这一旗帜带有明显的殖民特征。对支持派而言,一面没有米字旗的国旗,代表着新西兰向疏远英联邦又迈出了新的一步。2004年,新西兰设立高级法院替代英国的枢密院,成为终审判决的司法机构。但目前的民调似乎并不乐观,超过60%的民众不支持更换国旗。更多民众关注更换国旗带来的行政开销,两次公投的花费预计为2600万新西兰元。
加拿大:改旗易帜的成功先例
加拿大国旗枫叶旗如今早为世人所知。《加拿大国旗》一书的作者里克·阿奇博尔德说:“我和许多同龄人都见证了,枫叶旗诞生后在欧洲和全世界得到的广泛认同,不仅因为其特点鲜明,使全世界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是加拿大的国旗,而且简洁漂亮。”
作为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加拿大曾一直处于效忠英国与独立自主的矛盾之中。在枫叶旗被采用之前,加拿大红军旗是最为普遍使用的国旗替代品。这种红军旗由英国红军旗脱化而来,左上角是标志着英联邦的米字旗,右下方则加入了具有加拿大特色的盾形徽章。然而法语区的加拿大人对处处飘扬着红军旗感到不满,他们认为加拿大政府在国家形象方面只体现了英国元素,并没有考虑到法语区居民的感受和地位。
迫于法语区民众的压力,并缓解魁北克分裂倾向,加拿大开始构思新的国旗。1963年,新当选的总理莱斯特·皮尔逊努力推动修改国旗这一历史性事件,希望在加拿大建国100周年前推出具有加拿大特点的国旗。
当时,加拿大几乎全民赞成新国旗上应含有枫叶元素,因为自一战起加拿大军人被喻为“枫叶军人”,他们把战场上流的血喻作如红枫叶般鲜红。真正的辩论焦点集中于是否应该在新国旗设计中抛弃米字图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与英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的关联度。保守党领袖约翰·迪芬贝克坚持保留米字旗图案,体现加拿大与英国的历史渊源。在为期数月的辩论中,议会共举行了307场演讲,最终在1964年12月15日投票通过了枫叶旗作为加拿大的国旗。
迪芬贝克事后指责皮尔逊,“没有哪位总理像你这样严重地分裂了国家。”在英国王室的调节下,这场争论最终得以平息。1965年2月15日,枫叶旗第一次在渥太华国会山升起,从此2月15日成为“加拿大国旗日”。然而,仍有很多加拿大人对红军旗念念不忘,尤其是退伍老兵。时至今日,该国一些地方仍能看到红军旗。当迪芬贝克去世,他的棺材上同时盖着红军旗和枫叶旗。
澳大利亚:多次提议仍无果
更改国旗在澳大利亚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上世纪90年代正逢澳大利亚经济严重衰退,时任总理保罗·基廷曾公开呼吁更换国旗,希望以此提振士气。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夕,支持更换国旗的民间组织曾将继续使用包含英国国旗图案的旗帜称为“澳大利亚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并呼吁“悉尼奥运会时使用我们自己的旗帜”。他们认为,澳大利亚应在竞技场合使用新国旗,以确保澳大利亚运动员不会被误认为来自其它有着相似国旗的英联邦国家。
更换派的理由似乎很充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国旗太相似,甚至多次闹出过弄错国旗的乌龙事件。1984年,时任澳总理霍克访问加拿大时,热情的渥太华人在市区挂满了新西兰国旗。就连澳大利亚人也会犯这种错误。2013年,澳大利亚民间组织“支持君主制联盟”就错把新西兰国旗当作本国国旗,放在其官方网站上。另有一些澳大利亚人则认为,现有国旗缺乏个性,上面的红白蓝三色并非澳大利亚的“国色”——金色与绿色。
在国内新一轮更换国旗的呼声下,一面融合英国元素与澳洲土著元素的新国旗应运而生。2013年1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军事史学家约翰·布莱克斯兰曾设计出一面新国旗:旗上有250个点,代表了250种土著语言及澳大利亚移民的母语,一条白条则与英国国旗相呼应。他希望新国旗能讲述澳大利亚历史的各个方面,包括土著元素、殖民历史遗迹等多元文化,“澳大利亚应该往前走,但同时也要反思历史,不能完全放弃英国传统。”而为了维护澳大利亚现有的国旗,许多念旧的澳大利亚人成立了国旗协会。他们认为,这面旗帜已经被多数人认同、熟悉与拥护,且澳大利亚也在这面国旗下不断发展和进步。最终布莱克斯设计的新国旗未被采用。
在新西兰决定换国旗后,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曾明确表态,澳政府没有更改国旗的计划,民众也不太在乎是否要把国旗上代表英国的米字标志移除。“我相信我们会保有现有国旗,希望更换现有国旗的民众并不多。”他说,“许多澳大利亚人在这旗帜下奋斗甚至牺牲,大家对自己的国旗怀有深厚的感情和自豪感。”
文汇报见习记者 吴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