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敬装
核心观点
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分析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党要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避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必须要有底线思维。领导干部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中坚力量,更应该善于运用底线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论述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判断时,提到了“三个看到”“三个最”,即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三个看到”主要是从思想层面告诫全党,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三个最”主要是从实践层面对全党提出的要求,就是要用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实现什么样的结果等问题。“三个看到”和“三个最”是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其中的“挑战、风险”和“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准备”等都包含着底线,是底线思维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分析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2013年7月25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做好工作”。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党要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避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必须要有底线思维。
防止消极保守墨守成规
领导干部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中坚力量,更应该善于运用底线思维。
首先是要有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光荣传统。十八大以来,面对党内存在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强烈的忧患意识。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不能丢,忧党、忧国、忧民意识不能丢,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其次是要守好清正廉洁的底线。为政清廉是党的性质的根本体现,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守好的基本底线。现在,党员干部面临的最大考验不是“枪弹”而是“糖弹”,不是生与死、血与火,而是名与利、得与失。只有守住了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才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再次是守好遵纪守法的红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典范。由于党员身份的特殊性,意味着对党员遵守和执行党纪党规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要坚持有纪必执、执纪必严,对违反党的纪律和规矩的,严格问责、严肃处理,切实维护纪律规矩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通过强化纪律的刚性约束,使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坚持底线思维,还要防止以“不出问题、不捅娄子”为名的消极保守、墨守成规。有些干部遇到矛盾能避就避,碰到问题能推就推,该改的不敢大刀阔斧地改,该闯的不敢勇往直前地闯,该试的不敢放开手脚去试。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最考验领导干部勇气与智慧的,就在于能不能看到“风险和挑战”、会不会从“最坏处着眼”,敢不敢争取“最好的结果”。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估计困难和阻力,设定调整阵痛与成长烦恼的可承受底线,继而坚守底线,严防出现颠覆性的失误;另一方面更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充分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