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在《中关村笔记》中,作者强调了中关村精神的“创业、创新、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其实,作者浓墨重彩的是人的仁义、胸襟、气度、理性、温和。这两部分放在一起,才是中关村最为宝贵的财富。由此想到,我们的教育和文化,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对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将起到多么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业者的故事是历史最为精彩的部分
朋友向我推荐了 《中关村笔记》,它是作家宁肯写的长篇纪实文学,发表在今年春季的 《十月》 杂志上。作者以几十个人的故事,记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关村如何从庄稼地里的一栋灰楼,发展成今天的“中国硅谷”。在这部中国互联网基地发展的史诗里,熠熠闪耀的是人的光芒,是创业者、开拓者的故事,它是历史最为精彩的部分,并照耀着历史进程。今天回望历史,让人生出感慨,留下思考。
我们国家人才济济,但在自然科学领域,杰出的人才我们知道的不多。这是我读 《中关村笔记》 的第一个感受。如:有“当代毕昇”之称的王选 (包括他的夫人陈堃銶),他们在生活和身体
几近绝境的情况下,不屈不挠十几年,开发了中文激光照排系统,开创了中国印刷技术的新纪元;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和他的放弃高盛集团400万美元年薪高管职务加入滴滴创业的女儿柳青;还有中文电子打字的创始人王辑志、汉字王码的发明者王永明、国内杀毒软件的开拓者王江民,与Windows95、中文之星、新浪都相关的创业者王志东……每个人的故事都跌宕起伏,既有沉重的翅膀,也有豪迈的飞翔。中关村集聚着多少英才? 中关村的创造发明让多少中国人分享了互联网的成果? 这个平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这种创业创新的文化是怎么发生、演变的? 其中的关键点是什么? 《中关村笔记》 都有深入分析和精到评点。
领军人物的成就背后是其精神和品格
但《中关村笔记》的制高点自始至终是人,是人的精神和品格。这是我的第二个感受。科技革命、科技创新,特别是领军人物,如果只是专业技术见长,缺乏远大
的志向,没有宽阔的胸襟,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要想有大的成就,很难。看看冯康,被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称为中国近代数学能超越西方或与之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之一(另两位是华罗庚、陈省身),“他从不以原子弹幕后英雄自居,甚至在自己的履历中提都不提”。他作为中国计算数学的奠基人,培养的弟子被称为“冯康学派”,为世界瞩目。其中仅院士就有五位。他们大都和冯康一样,基石一般沉默。宁肯写道:“必须向基石致敬,他们的故事沉默而闪光。”这让人想到当下,有些人被炒成“大师”,却从不自谦、汲汲于名却名
不副实,是多么大的反差啊!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专家陈春先的故事也让人感叹不已。“陈春先的一小步,是中国科技改革的一大步”,有人后来这样说。但他在中关村创办第一个科技服务部时,曾被当时物理所的一些领导看成严重的经济问题。作者写道:“那时离‘文革’还很近,运动整人记忆犹新,心有余悸是一种普遍心理。”有一位服务部的骨干听说有人要在院里立案查他们,就跑到陈春先家里找他,告诉他这位领导过去当过革委会副主任,给江青写过效忠信,“他不仁我们也可以
不义”,建议用这封效忠信警告他。但陈春先认为这样做不合适。他对这位同事说:“效忠信这件事即使有证据,也还要具体分析,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陈春先被多次点名后,心情恶劣,但他仍恪守中国文化注重仁的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来,有关情况经新华社内参送达中央。在高层领导的支持下,科技服务部得以延续,成为大时代的界碑。由此,中关村的科学家、教授不再观望,各显其能,融入历史。 “陈春先的持守与形而上的人格,并不亚于推动巨石”,推动科学本身。
中关村的故事使民族自信心更有依托
这样的人物和故事,在我们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太少,好的更少。这是我的第三个感受。无论是冯康、陈春先,还是王选夫妇的故事、柳传志父女的传奇……《中关村笔记》 中的许多人物几乎都可以独立成篇写成佳作,拍成影视,从而展示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精神世界。看滴滴创始人程维挖柳青加盟的故事,看他们携手
并购Uber 的大战,实在是精彩之极。Uber的创始人卡拉尼克,这个被美国媒体形容为“一个强盗般的坏小子”,最初闯入中国的态度是多么盛气凌人。但作者写道:“卡拉尼克有1840年的态度,却已回不到那个时代,全球化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程维拒绝1840年的态度同样是一种历史态度,事情就是这样搅缠在一起,资本、意识形态、个人风格,等等。这个时代决不能用一种观点统摄,没有比真实更复杂的,而真实最大的敌人是简单。”以此对照,今天的文学视野是否狭隘了点,对核心价值观的阐释是否肤浅了些? 试想,如果 《中关村笔记》 中的人物形象得到广为传播,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是否更有依托? 对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是否更加清晰? 对全球化的理解是否更加全面?
中关村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历史毕竟是人创造的,那些走在历史前沿的人,我们看重的常常是他们的辉煌业绩,而忽视他们作为人的内在世界。宁肯在总结滴滴的故事时,强调了中关村精神的“创业、创新、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其实,在《中关村笔记》 中,他浓墨重彩的是人的仁义、胸襟、气度、理性、温和。这两部分放在一起,才是中关村最为宝贵的财富。由此想到,我们的教育和文化,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对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将起到多么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陈保平 (作者为上海报业集团高级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