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经验,这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最大基础和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强调理论研究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这为如何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实践性关乎理论创新发展的源泉
如何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首先有一个关乎方法论的重大问题。一直以来,我们的研究似乎有一种认识和思维习惯,即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应当首先坚持从学科体系出发,从理论出发,从概念、方法等出发,即强调理论研究应当坚持某一个特定的范式。在这样的“范式论”影响下,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也就更加重视对理论范式本身的学习、了解和接受,从而对某一个学科既定的学科体系似乎认为就是一成不变的“真理”和唯一正确的方法。在实践上,我们往往会运用某个既定的理论或者概念体系,去裁量万分复杂的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否“合理”或者其运行是否“科学”。结果,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与现实之间形成了许多鸿沟甚至内在矛盾。
实际上,已有的、既定的学科体系,也是来自实践发展及其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认识。而一旦现实发展和经验条件发生改变,就需要我们依照现实情况和规律变化,立足新的实践经验,创新发展新的理论体系。这一点,我们往往做得不够好。尤其是相对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概念,我们更愿意坚守既定的、已有的理论和工具,而不愿随着实践经验的变化去改变我们已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理论创新总是滞后于实践发展的要求。必须看到,实践性关乎理论的生命力,关乎理论创新发展的源泉。一切理论体系,说到底都是来自于对实践发展和经验规律的总结。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需要常常思考自身的方法论问题。
毫无疑问,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经验,这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最大基础和来源。
问题导向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正确的、合理的学科体系应当能够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征,这也是为什么要坚持所谓的学理性解释的缘由。但是,任何理论范畴和学科体系、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始终面向生生不息的现实世界,回答和解决现实世界不断提出的新问题,这才能够确保学科体系始终保持创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过去几十年已经产生了很多伟大生动的实践和经验,需要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去提炼、解释和回答,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未来几十年,仍然会有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去跟踪、分析和预判,形成对伟大实践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引领和帮助。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并尽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答案,这也是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积极作用的重要体现。发挥决策咨询功能和作用,做好党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功能,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始终保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间如此密切的内在关系,本身也决定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要有开放性和国际性视野,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风和作风,这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品质和特征所在。
在实践国家战略中作出上海新贡献
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市社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强调,上海社科界要做到三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始终坚持创新创造,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上海的新贡献。这三个“始终坚持”给上海社科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排头兵和先行者”,上海既形成了许多先行先试的实践和经验,亟待我们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提炼,把新经验转变为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贡献。同时,先行先试必然会遇到更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也正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及时跟进,立足上海,放眼全球,着眼问题导向,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咨询建议,为繁荣创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上海新贡献。
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笔者以为,以下四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要围绕上海自贸区3.0版,进一步研究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投资贸易规则,为上海更好地对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国家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二是要积极围绕科创中心建设,进一步研究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和规律,为上海对标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三是围绕全面建成“四个中心”战略部署,进一步研究上海经济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发展,为上海对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家战略提供合理建议。四是围绕上海服务全国战略要求,进一步研究“四个中心”建设、科创中心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实现融合发展、联动发展,为上海对标服务全国的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