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委员。本报特派记者赵立荣摄
■本报驻京记者 周渊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刚刚卸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任职14年,逮到机会就递辞呈的他终于“得偿所愿”。
“对我来说可谓松了一口气。我觉得很庆幸,这十多年来还能跟年轻人聊聊天,而且从来不说‘官话’。”他每年都要演上百场戏以保持演员的状态,自认为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
在文艺界政协委员驻地,濮存昕是记者们“围追堵截”的焦点人物,总是行色匆匆。政协会议开幕当天,他和往常上班一样从家里骑上自行车前往人民大会堂;他书包里随身带着一本 《于是之漫笔》,会议间隙便抽空拿出来翻看。
在一场小组讨论会后,他与记者进行了短暂交流。
濮存昕说:“祖师爷那里传承来的东西支撑着我们的文化自信。”
他曾率团赴美国演出话剧 《茶馆》,国外同行纷纷表示这是第一次看到来自中国的70多人的剧团演出这么大一台戏。“我们让他们看到中国人能够充满自信地在舞台上表达自己、认识自己甚至批评自己、拿自己开涮,看到中国人的幽默气质。认识自己的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批评自己的不足,也是自信的表现。半瓶子醋晃荡不叫自信,真正的自信要虚怀若谷,敢于直面自己的短处。”濮存昕说。
“文化自信要有自己的根,文化传承要有适宜的生态环境。”濮存昕说,“我当过知青、干过农活,知道麦子倒伏是因为地力不足。拼命上化肥也只能挽救今年的麦子,以后肯定还会倒伏,因为地力仍然不足。”连日来,多位政协委员关注的影视行业“小鲜肉”现象,在他看来就是因为没有在传统中植下根、从土地中汲取养分。“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文革、改革开放,是从生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也见识过前辈大家们真正的好东西。如果没有肥沃土壤的滋养,许多人将转瞬即逝。”
濮存昕对年轻一代影视演员提出忠告:沉下心来,不要浮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真才实学,把活灵活现的表演带给老百姓。”(本报北京3月9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