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莫斯科红场举行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中国国家领导人应邀出席阅兵式盛典。应邀出席的还有中国的抗战老兵代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为了称霸和瓜分世界而强加给世界人民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最为血腥的战争,造成了7000万人死亡、将近1.3亿人受伤。战火涉及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多达20亿之众,为当时全世界人口的80%。
为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全世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军民伤亡达6000万人。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伤亡人数有3500万之巨。如此巨大的牺牲,没有动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人民的意志,终于以英勇顽强的战斗打垮了法西斯恶魔,为人类赢得了和平和正义。
战胜曾经不可一世的德意日法西斯,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胜利,这是人类文明和良知的胜利。
其实,早在德军进攻波兰前8年,日本关东军就霸占了中国东三省;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挑起了全面侵华的战争。1939年9月,当德军攻占华沙时,侵华日军的铁蹄已经踏过上海、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长沙郊外正炮火连天。
此前,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的百多年来,中国军队几乎逢战必败。无论是东洋兵还是西洋兵,只要战祸一起,中国当局就以割地赔款签下屈辱和约。
而1931年拉开的抗战序幕、1937年进行的全面抗战,中国人民终以巨大的民族牺牲第一次赢得了全面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翻开自强不息的新篇章。
“历史上没有哪场侵略战争能维持到最后,只要被侵略的民族人心不垮。人心不能垮,这是抗日战争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启示之一。”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为我们民族奉献了《长征》《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巨著的军旅作家王树增,又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收集历史资料、历时四年写就170万字的三卷本《抗日战争》,即将面世。
“抗日战争,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全民族不屈服的战争。1937年抗战爆发的时候,谁会想到全面抗战要打8年之久?谁会想到才打了两年,大半个中国就已沦入敌手?日寇一直叫嚣‘三个月打败中国’,他们内心也确实是这么认为的。从甲午战争到侵占东三省,日本不就是打一仗,让中国政府签个协议,打一仗,就可以让中国割地赔款吗?‘卢沟桥事变’前不久,不是还签了屈辱的《何梅协定》吗?日军步步进逼,他想的是逼南京政府再签个协议,宣布停止抗战,不就‘日中亲善’了吗?日本帝国主义不就可以把中国作为他们在亚洲大陆的前进基地,进而扫荡东南亚、占领澳洲,与希特勒握手中东北非了吗?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装备上如此落后的中国军队、现代教育尚未普及的中国民众,他们保卫国家、绝不能亡国灭种的意志竟然这么坚定,中华民族宁死不降。”
记者记得去年采访王树增时,他就再三强调:“我写的《抗日战争》,与其说是一部战争史,不如说是一部民族精神史。我更在乎这段历史对我们民族精神上的启迪。”
“我们的前辈了不起。”他充满敬意地说。
今天的我们,依然需要我们前辈的精神滋养。
中国人民曾独自抵御日本法西斯势力十年之久
从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资料显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20年,也就是1820年,中国还是世界上经济最繁荣的大国,中国的人口3.8亿,占世界的37%;国民生产总值2.3千亿,占世界的33%。但两次鸦片战争都打败了,而且国力军力越打越弱。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各地军阀林立,国家分崩离析。但就是这么一个百年来越打越弱、眼看几乎必败无疑的农业国,竟然在八年抗战中越打越强、越打越硬,最后打败了现代军事工业相当发达的日本,这是为什么呢?
王树增指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这场战争放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审视,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一个民族要独立的范畴,这才能真正理解我们这个民族,才能真正理解那场战争,才能理解流淌在我们中华民族血脉中割不断的文化。
他说,中国抗战是全民族抵御外敌的伟大的自卫战争。我们不要过多地把党派之争,作为解读这场战争的主要线索。毫无疑问,在八年抗战中,国共两党曾经发生过摩擦,这种摩擦甚至在有的历史阶段——尤其是在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还很剧烈。但它终究是这场战争的支流。而主流始终是在这一国家危亡的历史时刻,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终于打赢了这场反侵略战争。
王树增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第一次如此同仇敌忾、如此团结一心、如此目标一致地不畏强敌、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战争。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中国就无法打赢这场战争。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首战地和终战地
王树增认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就在中国。过去,说到东方主战场就以太平洋战场为叙述核心,这不符合事实。当然,太平洋战场也是东方重要的战场之一。过去,有历史学家认为,1939年德军进攻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现在,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它标志着世界法西斯势力抬头,并开始以刺刀和大炮向人类文明挑战,这一认知非常重要。日本的投降,是以日本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下投降诏书为标志的。而直到8月27日——也就是日军投降11天后的下午3时许,守卫在乌苏里江畔虎头要塞的最后一批日军才被歼灭,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仗。所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仗和最后一仗,都是在中国打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放到人类历史进程的大格局中来看吗?
他强调说,有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这10年间,是中国军民在独自抗击日本法西斯势力。当时的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实行的是绥靖政策,这使中国的抗战前半段充满艰辛。独立抗争日本法西斯势力如此之久,这是对保卫人类正义的重大贡献,足以彪炳青史。但这一贡献,我们过去评价过少也过低。应当提醒当代中国人关注这段历史。
这段历史又可以再分为两个阶段: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的6年,是第一阶段。期间,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与日本侵略军之间进行了武装斗争。东北抗日武装的队伍成分较为复杂,有民间爱国力量、有原来的东北军官兵,甚至还有原来的“杆子”,但共产党领导的抗联是主力。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都是共产党培养的优秀军事将领。东北的抗联官兵,堪称中国的抗战先驱,他们在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与日寇生死决战。他们的英勇不屈、爱国热忱和作战的血性,白山黑水将永远铭记。
从1937年开始全面抗战到1941年底,这是第二阶段。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抗战进入了最惨烈的时期。但是,中国军民坚持下来了,精神主流是绝不妥协、宁死不降。
从1931年起至1941年底,是中国独自扛起了世界反法西斯的重任,在亚洲有力地遏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以一弱国穷国之躯独立抗战的意义,怎么评价也不为过。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中国的抗战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没有中国战场的支撑,没有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大量的主力师团,太平洋战场要取得胜利,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美军要扫荡太平洋岛屿上的日军,就会有更为惨重的牺牲。
中国军民还构筑了盟军的大后方。1944年6月,盟军对日本九州八幡钢铁厂进行轰炸的68架“空中堡垒B-29”飞机就是从成都起飞的。这是自1942年4月美军杜立特从航母上空袭东京以来,美军再次对日本本土发起的空袭。之后连续3个月,“空中堡垒B-29”机群,每月2次从中国后方长途奔袭轰炸日本本土。很难想象,如果中国不坚持抗战,不在艰难困苦下坚持持久抗战,而让整个国土沦为日军的大后方,那么麦克阿瑟将军的太平洋战争怎么打呢?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