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师资是关键。上海教育改革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归根结底是上海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上海要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需要集结一批排头兵,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深度参与。
日前,市委市政府做出建立本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新机制和调整2016年绩效工资总量的决定。
这一全新举措出台的意义和背景是什么? 对保证上海教师队伍的质量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昨天,沪上多位教育界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做了详细解读。
上海始终把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根本力量
文汇报:上海早在2009年就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现在又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新机制。这些举措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张珏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教育改革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上海是最早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开展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验收的省级单位,也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地方政府。
在我看来,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可归结为两条:一是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把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根本力量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奠基工程。市委市政府在2009年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以及持续两年提高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又作出建立本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新机制和调整2016年绩效工资总量的决定,对于调动义务教育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教师社会地位、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上海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体现了“理念新、措施实、效果好”的突出特点。特别是在不断深化的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上海更是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核心任务,不断革新、突破教师人事制度深层次的瓶颈问题,逐步固化、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亮点工作。
广大学生、家长、市民和我们这座城市,都将是最终受益者
文汇报:自2009年上海参加经合组织PISA项目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并连续两次获得全球第一后,“上海教育”成为一张名片,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和发达国家相比,您认为上海目前中小学校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如何? 上海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您认为“上海教育”的“秘密”是什么?
张民选 (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上海教育与教师队伍的高质量,越来越受到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教育主管领导和教师专家的好评。2014年2月,时任英国教育国务大臣 (相当于我国分管基础教育的副部长) 的莉兹· 特拉斯来沪考察访问,在参观了几所中小学之后提出,希望能够派大批英国教师来沪学习进修,邀请上海教师赴英“示范交流”。两年间,英国共派出了140多位数学教师来沪学习考察,上海也应邀派出了135位中小学数学教师前往英国交流示范。这个教师交流项目得到了两国领导人和大众媒体的重视,被誉为“历史上的第一次”、“最具实效、影响最大的中英人文交流项目”。
今年3月,特拉斯的继任者、英国教育国务大臣尼克·吉布先生又来了。吉布除了参观上海小学、南洋模范等名牌学校,还特别要求看看上海的“委托管理学校”和“家门口的好学校”。吉布也希望将中英教师交流互派活动继续下去,英国政府已经做好了预算,将提供2016年和2017年全部中英教师交流的经费开支。
我们要让全社会都知道:上海教师是让我们孩子们接受优质均衡基础教育的希望和依傍。为了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吸引有志有为青年进入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终身从教、促使每位教师全心投入智慧教学,就必须保持教师崇高的社会地位、维持体面生活的经济收入和不断改善的生活工作环境。
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本市建立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新机制的方案,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巨大决心。义务教育教师是市委市政府绩效工资增长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我们相信,其他教师和教育工作也会因此受益。而广大学生、家长、市民和我们这座城市,都将是教师绩效工资增长的最终受益者。
让教师成为值得羡慕的职业,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要举措
文汇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是一个很高的目标,您认为上海做得怎样? 还可以做些什么?
胡兴宏 (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上海是我国的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水平相对比较高。但总体而言,目前仍存在不少需要着力改进之处。比如,如何使“家门口的学校”成为老百姓普遍认可的学校,任务仍很艰巨;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中,着眼于学生基础学习素养培育的意识和能力仍须加强。因而,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后,上海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核心追求,这是对教育公平目标的更高层次定位。新定位的落实,关乎上海义务教育生态的改善,需要上下联动、内外合作、左右协同,特别是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师层面的积极、深度参与。
上海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已推出一些主要举措。比如,大力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全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覆盖范围。到2017年底,全市将基本形成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约55%、学生总数的约50%,学生、家长、社区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学校基本形成办学特色,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实现“不一样的学校一样的精彩”。再如推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上海于2011年启动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集中推出一批“不挑选生源,不集聚资源,不争抢排名”的普通公办学校,办出了特色和品牌,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同。到2017年,上海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学校数量将扩大至250所左右,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约25%。
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是一个很高的目标,需要有一批排头兵,尤其是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深度参与。构建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衔接、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功能定位相适应、与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相匹配、符合基础教育特点和教师岗位属性的绩效工资制度,让优秀人才感到当教师有奔头、有希望,让教师成为全社会尊敬、值得羡慕的职业,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