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略雕像
黄公略是第一个被毛泽东写进诗词的我军将领,曾参加北伐战争,后考取黄埔军校高级班,在1927年革命低潮时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7月,和彭德怀等领导了平江起义,11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赴井冈山后,黄公略率部留在平江、浏阳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担负起保卫和发展湘鄂赣根据地的任务,先后担任红五军副军长、红六军军长,他领导的红六军成为赣西南红军的主力。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在李立三的主持下,指示红军攻打南昌、长沙、武汉,最后“饮马长江,会师武汉”,这就是党史上的第二次“左”倾错误。毛泽东在向长沙进军的途中,写下了《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此时毛泽东虽然忧虑,但眼前是几万红军进军的豪迈景象,“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正是因为有像黄公略这样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反动派必将被彻底消灭。黄公略此前已经领导开辟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为红军进军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毛泽东称“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伴随着“国际悲歌歌一曲”,毛泽东期待“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1930年7月,红六军改称为红三军,黄公略仍任军长。8月20日,黄公略率红三军奔袭浏阳文家市,歼敌三个团和一个营。8月底9月初,率部参加攻打长沙,取得了这次作战行动的胜利。在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中,黄公略坚持游击战、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指挥红三军屡建战功。其中,在第二次反“围剿”中,指挥红三军首战富田,歼敌一个师和一个整旅,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奠定基础。毛泽东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一词中称赞:“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朽木巧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飞将军”原指汉代名将李广,毛泽东借此赞美黄公略及其率领的红军行动迅速、勇猛善战。
1931年9月15日,第三次反“围剿”期间,黄公略率部参加方石岭追击战,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遭敌机扫射,黄公略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3岁。黄公略的牺牲,让毛泽东无比悲痛,在主持追悼会时,毛泽东写下一副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既高度评价了黄公略光辉的一生,又激励革命将士接续奋斗。井冈山革命和中央苏区时期,王尔琢、黄公略、伍中豪等杰出的红军将领皆不幸牺牲,这些牺牲是红军和革命的重大损失。
——摘自《学习时报》2020年9月
作者:王超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