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陈诚(资料图片)
蒋介石曾有一句口头禅:“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即蒋介石,而“辞修”指的就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陈诚追随蒋介石最久,对蒋最忠诚也最受其信任。
在台湾国民党政治圈里,陈诚教养子女也是最成功的。他的六子女中出了四个博士,且都毕业于世界著名学府。陈履安作为长子,延续了父亲的命脉,曾在黄埔(1949年后迁入台湾)受过训,与连战、钱复、沈君山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公子”,任过台湾“经济部长”、“国防部长”、“监察院长”等职。
陈履安感慨:“历经半个多世纪,在两岸关系日趋好转的今天,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回望那段历史,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历史人物了。”
▲陈诚(资料图片)
陈诚曾说,他与蒋介石“名虽部属,恩深骨肉”。陈履安认为:“父亲始终是蒋介石在关键时刻的重要选择。”
1898年,陈诚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高市镇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靠务农、教书为生,家里很穷。1918年,陈诚被长辈带到了保定,进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他在黄埔当教官,结识了蒋介石。1926年,陈诚参加北伐,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
“父亲二十多岁就当了中将,那时候升迁快,阵亡也快。从淞沪会战一直打到抗战胜利,父亲常在战场,我很少能见到他。”在陈履安的童年记忆中,第一次对军人有认识,是父亲从前线回来。“他有时带一些将军回家聚餐,喝酒兴奋了,他们竟然跳到桌子上跳舞,很豪迈的一群人。我也看见有人会带着孩子来看我母亲,她的丈夫在前线阵亡了。那个时代,生死在一念之间,家里有一种气氛———父亲是军人的气氛。”
据说,蒋介石提拔人有三条不成文的规定:一是重用黄埔系出身的军人,因为蒋是靠黄埔系起家的;二是重用同乡;三是重用对蒋介石个人十分忠诚的人。陈诚三者兼备。此外,他还是蒋介石的干女婿。
1931年12月,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做媒,把他们的干女儿谭祥介绍给了陈诚。谭祥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的一个豪门望族,父亲谭延闿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授翰林编修,后任过国民党中央党部主席。
▲宋美龄、蒋介石、陈诚(资料图片)
陈诚个子小,其貌不扬。开始,谭祥并不中意。宋美龄总是对她重复一句话:“此人日后定会出人头地。”陈诚为人称道的优点是不贪,家教严格,这在当年国民党骄奢淫逸的环境中很难得。1932年,陈诚与谭祥在上海结婚,这是陈诚的第二段婚姻。
陈履安说,每次父亲与蒋介石意见相悖,只要蒋介石作了决定,陈诚总是默默执行。此外,陈诚还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他能够代蒋受过。因为这一点,他深得蒋介石的赏识。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中一败再败。蒋介石将陈诚派往东北战场,担任东北行辕主任,意图挽回败局。陈履安说,这是他父亲无法回绝的一次任命,也是他毕生最后一次指挥作战。
“大家都劝父亲不要去了,那个局面不可能挽回。当时父亲十二指肠溃疡,躺在病床上。但父亲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觉得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就应该鞠躬尽瘁,决定再去一次吧。”陈诚在东北连吃败仗,国民党军队丢盔弃甲、元气大伤。“去了不久,父亲胃病就犯了。那时,国民党内一致声讨父亲的败绩,甚至有人提出‘杀陈诚以谢天下’。”陈诚被免去了所有职务。
陈履安说:“父亲回来后住进上海陆军总医院,蒋介石曾去看他,两人交谈了三个小时。当时父亲病危,感觉就是八个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把很多话说得很明。”陈履安说,父亲晚年曾感叹:“这个总统啊,听不进去,听不进去,很多失败的因,早就种在那里了……”
——摘自《往事如烟:民国政要后代回忆实录》(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为《环球人物》记者刘畅
作者:刘畅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