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的幕布之后》
[法]贝雷尼丝·若弗鲁瓦-施内特 著 [法]露希尔·皮凯蒂 绘
赵飒译
启皓文化|东方出版社出版
提起卢浮宫博物馆,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镇馆三宝”——蒙娜丽莎、维纳斯、胜利女神,或是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和金字塔旁永远排不完的长队。今年3月初,出于对新冠疫情的担忧,卢浮宫员工通过临时投票,决定行使“撤离权”,导致卢浮宫闭馆三天一度又成为热搜。
但此举也将神秘的“博物馆人”从幕后推至台前。其实,卢浮宫就像是一个微型社会,一个喧嚣忙碌的星球,在这颗艺术星球上的两千位居民不仅会在紧急时刻团结起来行使权利,更在或明或暗的地方为这颗星球赋予勃勃生机。来自法国的图文作品《卢浮宫的幕布之后》便尝试走进神秘的卢浮迷宫深处,探秘举世瞩目的展览及数以万计的展品背后,这座世界著名博物馆是怎样运行的。
在这本书里,你将跟随毕业于卢浮宫学院的作者贝雷尼丝·若弗鲁瓦-施内特,走近那些“手握钥匙的人”,跟随身怀绝技的修复师和装裱师、锁匠和木工、新闻专员、安保人员和布景专家,走进卢浮宫的最深处:藏在沉重安全门背后的防原子弹掩蔽室,管理着卢浮宫12000多把钥匙的“锁务”工作室,以及参观者找不到的暗门……那些你从未听说过的神秘岗位工作人员,将告诉你在卢浮宫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这里工作的人们守护着人类历史上的旷世杰作,将博物馆等待雕琢的宏大空间奉献给世人。他们的严谨、耐心和谦逊无不显示着卢浮宫伟大技艺的传承和漫长历史的恒久影响。《卢浮宫的幕布之后》通过他们亲切的讲述和百余幅风格鲜明的插画,全方位展示参观者难得一见的卢浮宫内部和博物馆星球的运转,见证艺术珍品保存、修复和展出背后复杂艰辛又妙趣横生的过程。
>>精彩图文赏析
“夜间巡逻”
茱莉亚·里加尔(Julia Rigade),巡夜组里唯一的女性:
“在卢浮宫巡夜绝对是个人选择,我们一共有大约25个人,负责守护整个博物馆,另外还有一队消防员。我们的工作从下午5:45开始,至次日早上9:15结束。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5年了,拿什么也换不走这份职业。这里的气氛很特别,夜里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亲密感与白天是完全不同的。”
▲从拿破仑三世套房主客厅内的观众台望向乐师席
这是每个人的梦想:待所有游客离去后,漫步在夜间昏暗的博物馆。为了完成这次夜间历险,我们约定4月27日晚9点在安全中心见面——当然,我们不会在此透露安全中心的位置。气氛还算轻松,因为目前暂时没有任何故障(断电、漏水等)警报。弗雷德里克·比扬卡蒂尼(Frédéric Biancardini)和奥利维耶·贝朗(Olivier Berrand)两位接待与监管员拿上钥匙和手电,主动提出陪伴我们完成此次夜间出行……
弗雷德里克·比扬卡蒂尼十分热爱他的工作环境,他告诉我们:“在卢浮宫里巡夜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像个宇航员。博物馆变成了一艘幽灵船,城市里的一个泡泡,一个会遇见鬼魂的密闭空间。我们在不同的时代和氛围中旅行,仿佛变成了世界的主人。”他的母亲埃迪特(édith)今年已经80岁了,她就曾经是卢浮宫第一批守卫成员!这样的血脉传承似乎是一种命中注定……我们受到的第一重冲击就相当震撼:这里的声音变了,我们可以听到自己的脚步声!想起白天这里一刻不停的喧嚣,顿时意识到这个细节是多么重要。“自从开始在卢浮宫巡夜,我就再也受不了一丁点儿噪音了。寂静统治着这里的一切,你可以在绝对的安宁下品鉴艺术作品。”奥利维耶·贝朗补充道。这位接待与监管员留着一撮山羊胡,脖子上戴着一串具有民族风情的项链,他描述博物馆建筑细节的本事,堪称天下无双。闲暇时,他喜欢拍照,多年来累积下一大堆取景奇特的照片,他承诺会拿给我们看。
在手电筒的光束下,卢浮宫忽然变成了一幅巨大的电影布景。科撒巴德庭里那些半人半兽的公牛像看上去更加骇人了;我们隐约能辨认出远处古地亚王子石像的轮廓;手电光从下面照上去,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伸展着她巨大的翅膀,产生了一种夸张的戏剧效果。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任何人,这让我们的漫步愈发显得有些不真实……即便是平时人山人海的大画廊里,现在也是一副荒无人烟的景象!我们握着手电,忘情地享受着独自徜徉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巅峰之作中的乐趣。各种各样的面孔不断从黑暗中浮现出来,我们忽然认出了拉斐尔笔下的《巴尔达萨雷伯爵像》,还有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里那张线条柔和的鹅蛋脸。地板咯吱作响,散发着地板蜡的味道。卢浮宫就如同一位老妇人,接受着他人的照顾和精心打扮……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