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天皇
>>“不幸的战争”与“不幸的过去
“阻止战争无果,其遗憾与无奈,虽已七十有年,至今依然不变。”这是1971年昭和天皇参拜伊势神宫时吟诵的和歌,当时他已经年过七十。不少人认为,这首和歌充分反映了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四年后的1975年10月,他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在白宫与当时的美国总统福特会面。他在会后的公开讲话中再次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天皇说那是“一场让我深感悲痛、不幸的战争”。
后来,当韩国总统全斗焕访问日本,并到皇宫参加昭和天皇主持的国宴,天皇致辞时表示:“本世纪(20世纪)里的其中一个时期,(日韩)两国之间存在不幸的过去,我实在感到十分遗憾。”
这个“不幸的过去”当然是指日本对朝鲜半岛进行半个世纪以上的殖民统治,又命令朝鲜半岛人民为日本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昭和天皇几次在不同场合的发言都让人觉得,虽然他在战败后获得盟军放弃追诉战争责任,但他对此事仍然耿耿于怀。然而,不论他个人对战争有着怎样的态度和思想,战后免责的结果一直在日本国内外受到质疑和抨击。
例如,在东京审判中,其中一个被判有罪的战争罪犯、昭和天皇的左右手木户幸一便认为昭和天皇也必须承担责任。而日本国内的共产主义者也希望借由追讨昭和天皇罪责,实现在日本成立共和国、推翻天皇制的目标。国外方面,昭和天皇在1971年秋天访问欧洲七国时,分别在英国和荷兰遭遇当地人士示威,要求他对战争罪负责,也向受害者公开道歉。
虽然如此,昭和天皇也不是完全孤立无援的。日本国内的保守派和免受追责的右翼分子则继续拥护天皇,坚持“天皇无罪论”,回击“有罪派”和共产主义者的责难。究竟两方的理论分别为何呢?
>>天皇无罪论与天皇有罪论
简单而言,二战后至今,强调昭和天皇无须负责的论点,主要有两大根据。第一是认为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下略称为《帝国宪法》)第3条提到,“天皇乃神圣不可侵”,规定天皇只是“统之不治”的国家元首。而第55条则明确规定:“国务各大臣负责辅弼天皇,法律敕令以及其他国务相关的诏敕,均需国务各大臣副署。”天皇本来便没有单独行使统治权的可能,国家实权其实在内阁以及随之成立的国会手上。因此,他们认为战时的首相东条英机等人被远东法庭列为甲级战犯是合理的,但累及昭和天皇则不合理。
第二是认为在现存的记录里,难以确认昭和天皇自开战之前便积极、主动参与指挥战争,或者指挥任何军事行动。至于下令向中国和美国宣战的开战诏书也只不过是例行公事,而不是出自他本人的意愿。这种意见又认为当时的军部早已尾大不掉,不受天皇控制,不应反过来将责任推向无可奈何的天皇。
这两个论点都强调战前的明治、大正和昭和三代天皇,与维新前的天皇们一样,都只是受到国家供奉和拥戴的存在,而且认定天皇在《帝国宪法》确立后,便与英、荷等西欧的立宪君主一样,只有象征性而没有实权和责任。
“无罪派”还强调立宪后的天皇已明文受到《帝国宪法》的制约,不存在天皇专制独裁、一意孤行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因此,日本投入战争和日军犯下的战争罪行都不应牵连昭和天皇。
面对“无罪派”的辩护和观点,“有罪派”则提出了“无罪派”刻意避而不谈的《帝国宪法》第11条,即关于天皇统帅权的规定。该条明确规定天皇对军队拥有绝对和完全的权限,是日本国家军队的“大元帅陛下”。只有天皇可以行使统帅权,命令军队,而海军的军令部和陆军的参谋本部首长属于天皇的幕僚,海陆两军的军事指令都要“大元帅陛下”批准才可通达。
而且,整理战时文件也显示,“无罪派”所谓没有证据证明天皇干预战争部署之说是不实之词。事实上,当时海陆两军的每日战报都会上呈昭和天皇,换言之,他对战事的进展十分清楚。而从目前记录而言,他至少有十多次下令更改军方的作战方案,又曾主动向军方提出战略方针,要求执行。这些研究成果均否定了“无罪派”坚称昭和天皇在战时被旁置的主张。
另外,国内外的“有罪派”均质疑,如果按“无罪派”所说,昭和天皇在战时没有办法阻止军部的军事行动,为何他却在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后,又单独地下达《终战诏书》,指令各地日军放弃战斗呢?
面对“有罪派”的反击,“无罪派”分别做出两种回应,一是仍然认为昭和天皇的统帅权问题是特殊情况,不能证明他主动参与战争;二是主张日本参战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一场自卫战争和对抗西方帝国主义的解放战争,从而规避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
>>由“战争责任”到“战败责任”
即使历史学和宪法学的主流见解均认为昭和天皇责无旁贷,但是,由于美国急欲避免共产主义在日本抬头,以及日本政府与天皇展现出积极配合美国占领日本的态度,结果使得昭和天皇摆脱战争责任,改为由陆军为主的战时官员来承担罪责。
虽然战后追究昭和天皇罪责的呼声未曾停止过,但是在天皇的“清白”尘埃落定后的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期,着手战后重建的日本政府为了向国民提供一个既合乎政治需要,又能自圆其说的二战总结,于是在美国政府默许下,对日本的战争责任进行分割。东条英机、近卫文麿等甲级战犯为首的战时政府和军方蒙骗天皇和国民,误启战端,为国家、国民带来破坏性的灾难和伤亡。这些人最终承担了发动战争的责任,或遭处决,或自杀,或被判处终身监禁。
而“清白”“被蒙骗”的昭和天皇与战后的日本政府则承担起战败责任,弥补所造成的破坏,全力为复兴而努力。由此可见,日本政府成功地掩饰了昭和天皇和政府、军方主动带领国家发动战争的责任,又塑造出昭和天皇带领国家复兴的“象征天皇制”的形象。
日本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淡化了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奏请天皇避免谈及二战,也指示负责天皇事务的宫内厅禁止媒体追问相关问题。至今,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已然被淡化为日本学术界的讨论课题,而日本民间与媒体对此也避而不谈。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此争论在日本国内或许将继续被淡化,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本文摘选自《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作者胡炜权,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
日本的天皇制,堪称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君主制度,从日本神话时代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天皇制作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对很多日本国外的人来说是谜一般的存在。一个延续两千多年的神秘王朝,一个科技全球领先的现代国家,为何能在日本身上完美融合?
《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深入解读日本天皇制存续两千多年的政治文化机制,同时全方位解密日本天皇的日常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普及性读物。书中梳理了与天皇和天皇制相关的70个问题,向读者详解有关天皇和天皇制的各种谜题。天皇的发展历史、宗教与仪式、思想、艺能与学问、日常生活、形象、家族等等,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揭开日本皇室的神秘面纱,提供一扇了解日本、理解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窗口。另外,本书内附10幅彩插、18张图表,可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读懂天皇史。
作者:胡炜权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