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溶溶翻译的部分儿童文学作品
2019年11月14日,2019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揭晓: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出版家任溶溶,童书历史学家及评论家伦纳德·S.马库斯(美国)荣获“特殊贡献奖”。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年近百岁的任溶溶先生,以他学贯中西的才识,70多年的不断耕耘,在童书翻译、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等领域为中国儿童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儿童诗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不仅脍炙人口,还被搬上了银幕,成为几代孩子的童年记忆。任溶溶先生的文学视野、创作风格和儿童文学观,影响了一代代创作者。”
任溶溶从22岁开始翻译并发表儿童文学作品,至今仍笔耕不辍,他与儿童文学,因相遇而彼此幸运。
“有点成绩,要感谢陈伯吹先生”
这是时隔16年后,任溶溶第二次捧得以陈伯吹名字命名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第一次是2003年,第二十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首次设立“杰出贡献奖”,80岁的任溶溶众望所归,荣登榜单。同年,他还喜获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新增设的“特殊贡献奖”。
初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时,任溶溶登台领奖,发表了充满深情的获奖感言,他回忆了陈伯吹先生在儿童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上对他的帮助和指点。
任溶溶与陈伯吹亦师亦友,两人不仅相识很早,而且多有“巧合”。陈伯吹1929年进入大夏大学就读高等师范科,1940年又到大夏大学教育学院学习,毕业后曾任该校教师。任溶溶与陈伯吹成为校友是1942年,那时他的大名叫任根鎏,选择的专业是中国文学系。只是这年陈伯吹离沪前往四川。他们在儿童文学方面的交往始于抗战结束,陈先生自渝返沪之时。新中国成立后,儿童文学使他们的联系更紧密了。1950年,全国首个翻译协会在上海成立。近300名会员中,有巴金、姜椿芳、罗稷南、李健吾、冯雪峰、陈伯吹、施蛰存、草婴、包文棣、任溶溶、满涛、叶水夫、李俍民等等,真是大家云集。1952年12月,新中国第一个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陈伯吹出任副社长,任溶溶任译文科科长,后又任编辑部副主任、编审等职。
陈伯吹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有“东方安徒生”美誉,他还是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任溶溶在早期的编辑工作中也得到陈先生的点拨,获益匪浅。当时,30多岁的任溶溶校改别人的译稿往往大刀阔斧,校对人员把被改得面目全非的稿子,戏称为“航空路线图”。任溶溶曾回忆道,有一次,陈先生终审译稿时很亲切地用带有沪语口音的普通话对他说:溶溶同志,你改得很好,也很辛苦,不过这里没有译错,文字也很好,可以不用这样改。从此以后任溶溶改稿就很慎重,充分尊重译者的工作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任溶溶是《外国文艺》杂志编辑
这次获奖,任溶溶因年事已高没能出席颁奖典礼,让儿子荣强代为领奖。任溶溶亲笔写了获奖感言:“我从事儿童文学工作有一点成绩,还要感谢陈伯吹先生!陈伯吹先生为中国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生。他培育了许多青年儿童文学工作者,我就是其中之一。上世纪40年代他主编《大公报》儿童版时我投稿,他喜欢我的习作,和我联系,还想请我进中华书局编《小朋友》杂志,我只想写作,所以没去。以后我经常给陈先生的刊物投稿,他耐心地培育了我。我感谢陈伯吹先生,所有儿童文学工作者都不会忘记先生。”这篇情深意切的感言,是对陈伯吹先生的致敬,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翻译童诗,点燃创作欲
任溶溶把自己真正从事翻译工作的起始点“划定”在1947年:女儿任溶溶和他的笔名“任溶溶”同时出世。那一年,他不仅为上海儿童书局的《儿童故事》杂志、时代出版社翻译了一系列作品,而且自译,自编,自己设计,自费出版了10多本儿童读物:《小鹿斑比》《小熊邦果》《小飞象》《小兔顿拍》《柳树间的风》《快乐谷》《彼得和狼》等。这些读物大都是根据迪士尼的英文原著翻译的。任溶溶翻译儿童文学的处女作,是土耳其作家的一篇儿童小说《黏土做的炸肉片》。译文所署化名:易蓝,由倪海曙热心推荐给好友、《新文学》杂志主编孔另境,在1946年元旦《新文学》杂志创刊号上发表。
上世纪50年代,任溶溶翻译了大量苏联儿童诗。这些儿童诗都是苏联儿童文学的瑰宝,原创者有普希金、叶尔肖夫、马雅可夫斯基、马尔夏克、阿·巴尔托、米哈尔科夫等。马尔夏克的儿童诗情节生动、简洁明快、富有戏剧性,并且十分幽默。任溶溶最钟情、翻译数量最多的就是马尔夏克的作品,如《给小朋友的诗》《十二个月》等等。任溶溶翻译的儿童诗,不仅大受小读者的欢迎,也受到儿童文学作家的重视,其中巴尔托的《快活的小诗》还成为了儿童诗的一种样式。
1949年到1962年,任溶溶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共60多本。任溶溶不无自豪地说:这样大量翻译儿童诗,我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重要的儿童诗人的作品我都翻译过。我能从事儿童文学,实在是非常幸运,不过也可以说,中国儿童文学有我这个人也非常幸运。
任溶溶翻译马尔夏克的儿童诗,经常感到如果是自己写会更好,他还研究过马尔夏克翻译意大利作家罗大里的诗,觉得比原诗更出彩。这也触发了他的童诗创作欲。于是,从1962年到1965年,任溶溶创作了《我的哥哥聪明透顶》《爸爸的老师》《弟弟看电影》《我抱着什么人》《听老伯伯讲故事》《从人到猿》《〈铅笔历险记〉开场白》《强强穿衣裳》《我给小鸡起名字》《半个童话的故事》等一批儿童诗。
▲《柳林风声》百年纪念版插图
通过极度的夸张,使儿童心悦诚服地接受大人的道理,这是任溶溶经典童话诗的一大特色,他的儿童诗也承继了任氏基因——究“奇”“巧”,不乏故事性,诙谐幽默,朗朗上口。力求用标题吸引孩子,用故事情节调动孩子,诗的结尾留有回味。任氏“摇篮曲”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儿童时代》《小朋友》上发表后,广大读者以及他的老同事、老朋友纷纷来函来电,给予称赞。
1965年1月,任溶溶的第一本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出版。1980年5月他荣获第二次全国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之后,任溶溶童诗创作呈现高产期,《我是翻译家》《我家的特大新闻》《宝宝的食谱》《奶奶看电视》《告诉大家一个可以大喊大叫的地方》等,都是他这一时期的精品力作。
最近几年,尽管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但任溶溶仍创作了一批童诗。2019年5月19日,是任溶溶先生96周岁寿辰。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了任溶溶自选原创童诗集《怎么都快乐》以及他翻译的童诗精选集《如果我是国王》。在他自选的百首原创童诗中,近四年来创作的就有10多首。他创作的《吃大包的故事》,荣登第八届2018年度儿童文学“上海好作品”榜单。
把“叛逆顽童”请到中国
1951年,著名女作家丁玲读了任溶溶所译的苏联作家施瓦尔茨的《一年级小学生》,撰文称赞它是“一本极有趣味的书”,觉得“整个都被吸引住了,沉醉在里面了”。第二年,任溶溶创作了儿童故事《妈妈为什么不去开会》,迈出了从翻译家到儿童文学作家的第一步。任溶溶的童话创作虽产量不高,但1956年和1957年发表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被评论家称为“鹤立鸡群的、与世界儿童文学接轨的经典童话”,现代感扑面而来。他还积极尝试儿童侦探小说、儿童传记体小说的创作探索。
2016年,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国际安徒生奖设立已60多年,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一度鲜为国人所知。于是任溶溶翻译了一系列安徒生奖获奖者的作品。北欧作家笔下无拘无束、冲破传统羁绊的顽童,被任溶溶请到了中国。他们与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与苏联文学及中国儿童文学中的主流青少年形象完全不同,给我国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带来了巨大冲击。疯丫头玛迪琴、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等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接着,任溶溶又翻译了美国作家怀特的《吹小号的天鹅》《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英国作家伍德尔的《飞翔的鸟拒绝忧伤》、达尔的《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内斯比特的《铁路边的孩子们》等一大批经典作品。一批“成长型明星”登场了:哑天鹅路易斯、蜘蛛夏洛、鼠小弟、旅鸫叽哩克,他们面对竞争、挫折、失败,学会交往、合作、自信、豁达、乐观、感恩、忠诚、百折不挠。
▲任溶溶翻译的《一片叶子落下来》
任溶溶“成长系列”译作中有一部作品的重要性被很多人忽视了,那就是他83岁时翻译出版的短篇童话《一片叶子落下来》,是世界著名演说家、作家利奥·巴斯卡利亚“关于生命的故事”,是儿童版的《相约星期二》。
弗雷迪看到别的叶子在陆续飘落。他想:“一定是他们的时候到了。”
……
“我怕死。”弗雷迪坦白地告诉丹尼尔:“我不知道下面是什么样的。”
“对于不知道的事,我们全都害怕,弗雷迪。这很自然。”丹尼尔回答说:“不过,春天变夏天你不害怕;夏天变成秋天,你也不害怕。这些都是自然的变化。那么,你为什么要害怕这个死的季节呢?”
“那么,这棵树也要死吗?”弗雷迪问道。
“有一天树它也要死的。不过有一样东西比树更强。这就是生命。它将永存,我们大家全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
《一片叶子落下来》是任溶溶儿童文学译作“成长系列”组曲的尾声。丹尼尔和弗雷迪是树上的两片叶子,叶子回答了孩子有关生命的疑问。
在将近60年的翻译生涯里,任溶溶向读者们奉献了从牙牙学语、淘气顽皮到学会生活、经历生死的作品,数量超过300种。上海译文出版社这一年多来,正在抓紧编辑20卷任溶溶译著集。虽然由于版权等因素,他翻译的部分欧美作家的作品无法收录,但这套译著集篇幅仍达860万字!如果顺利的话,有望明年下半年与读者见面。儿童文学使任溶溶一生充满了童话色彩,他把游戏、幽默、宣泄、烦恼中的成长注入老少咸宜的书本,使中国的儿童文学因此更加丰富精彩,也让他的几代读者心怀感激。
儿童文学和任溶溶,彼此相遇,何其幸运!
作者:金波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