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图西安公司)策划出版的《战“疫”日记》,近日起以电子书和音频版等多种形式陆续向社会公众免费推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已近两月,伴随疫情发展,每个人都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为记录历史,铭记历史,也为弘扬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举一国之力战“疫”的伟大精神,致敬所有在战“疫”中做出贡献和努力的中国人民,世图西安公司于春节后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全社会公开征稿,辑录出版《战“疫”日记》一书,以实际行动践行出版人的使命和担当。
据悉,世图西安公司在十天内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160位作者的420余篇日记作品。策划人员根据“真情流露、真挚感人”的原则逐一认真审读,遴选出来自各行各业的80位普通民众的210篇日记作品,共计15万字。这些日记的记录者有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却自发开抖音向大众普及新冠肺炎的网红医生,有千里逆行武汉运送捐赠物资后毅然选择留下来做志愿者的个体老板,也有挨家挨户排查、严防死守的社区工作者,有忧国忧民、以笔战“疫”的作家……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出版经历,却用或朴实无华或真挚感人或稚嫩浅白的文字为我们记录下鲜活的历史。
一篇篇日记就是一份份见证,一个个与抗疫有关的故事见证了普通中国人在这场大疫中的坚守与努力。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80位普通人的战“疫”故事,是中国人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缩影,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与祖国并肩战“疫”、共克时艰的经历,也让阅读者从中感受到无私无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
目前,该书可以通过喜马拉雅FM、今日头条、“去听”App、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等平台免费阅读或收听,后期还将以纸质图书形式正式出版。
相关阅读
余昌平:医生变患者,科普成网红
(余昌平 湖北武汉 医生)
2020年2月6日(农历正月十三) 星期四 晴
我是一名一线的呼吸内科临床医生,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专家组成员。同时,我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刚刚回到人间。
我怎么会感染呢?我什么时候感染的?谁感染我的?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
从疫情开始以来,我每天都要接触很多患者。有时候一天要看好几个新冠肺炎患者,还要收几个。有一次急诊科会诊,一天下来就有三个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还有一次,我在发热门诊参加一次病情会诊,那个患者在汉口华南海鲜市场二楼工作,我作为临床医生,一看就知道他是个新冠肺炎患者。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确诊。早期,确诊是很难的。
我是谁感染的呢?探讨这个问题没有意义。作为临床医生,会接触很多患者,冲在最前面,感染的概率也比较高。
1月14日,我开始发烧,白天烧晚上也烧,烧得也不高,38.5℃的样子,别的一切正常。当时有个现象就是: 吃东西就打嗝、放屁,我很疑惑,是胃肠炎吗?不像,因为不拉肚子。这是个什么问题呢?
接下来的两天我休息了,想着休息一下可能会好。现在想来,我为什么没有一发烧就去检查呢?因为早期对新冠肺炎的症状判断是不全面的,我只有发烧一个症状,不符合当时对新冠肺炎的症状判断。
1月17日,我们科室要去吃年饭,当时我就想,我会不会有这个(新冠肺炎)问题?虽然我只是担心,有这方面的顾虑,就症状看来也不像,但万一有这个问题呢?那科室几十个人,影响就很大了,我必须要查一下。检查结果显示,我的双肺有问题。当时我们还有一个同事,有点乏力,一查,也是这个问题,我们两个同时住院。
刚住进来时不重,第二天、第三天都还好,我自己还能走下去做CT复查。随着身体越来越不舒服就去做了复查。复查结果出来,双肺病变在增加,这个是我能料到的。复查之后第三天,病情急速恶化,有五天都没起过床,坐起来都没机会了,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只有吸氧才能好受一点。
五天不起床,对医生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病情很重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个问题:我会不会死? 我有30%死掉的可能性。五天时间我都没有好转,再有两三天加重,我可能就活不过来了。但如果五天过后稳住了,那就有希望了,甚至会好转,所以我总还是有60%至70%能活得过来的希望。
但是我转念又一想,死是怎么回事?人总是要死的,万一到了那一步,谁也没办法,只是早多少年或晚多少年的问题。唯独有个遗憾:我惦记我的家人,我爱他们。
我当时觉得自己能活过来的信念是什么?一个是我身体比较好,身体素质比较好,我可以和这个病毒打下去;另一个是虽然我呼吸困难,但是我能吃能喝能睡。烧退了我能吃,我呼吸不畅时吃不动,我就慢慢吃。
所以第五天复查CT对我来说很重要,看能不能稳住。我拿着氧袋,让师傅用轮椅把我推下去,自己下楼做。能把这个CT做下来,我心里就有数了,我最困难的时间是昨晚,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是拉锯战,挨过去,我就会慢慢地好转了。
情况就是这样的:病情开始一天天好转,只是中间出了点小插曲,因为没有休息好,病情有点反复。为什么休息不好呢?是因为手机收到的信息太多。高中群,大学群,硕士群,博士群,医生群,朋友群,要住院的,以及寻问状况的……全国各地的信息太多,阅读多了的确很累,但是作为医生从良心上来说,急啊!我总是想能做点事。
我的夫人过来做我的陪护,本来是不被允许的。但当时我几乎已在弥留之际,医院的人员调配紧张得不得了,如果没有人护理,我可能会死掉。
当时我对自己有个评估,我要是能把这一个星期的危险期度过去,我就能活下来,度不过去,我就死了。她要照顾我几天也可以,但她也有风险,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概率会被感染。但是我心里也清楚,她万一被感染,应该也是轻症,是可控的。这是从疾病发展的特征判断出来的。
后来的事实是她果然被感染了,我建议她做个CT,她不做。她说:“我很轻,你很重,你稍微好些了,我再去做”。等我明显好些后,她就去做了:双肺感染,是轻症,用点药明显好些,没有大碍。
在这件事上,我做得对不对呢?没得对错。基于我这样的情况,她可能感染而且是轻症,我心里清楚,这种小的代价是可以的。当然也有不对的地方,毕竟把她置于危险之中了。
2020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五) 星期六 多云
关于新冠肺炎大众诊断,我想说两点。
首先,从CT结果就能完成病情初筛。患者是发烧来的,医生就会拍CT。平时一般的病变都是单侧肺的改变,双肺的改变很少。我们临床医生有经验的,看一下发烧患者双肺的改变,就知道是不是病毒性肺炎。在这个疫情暴发的时候,就可以诊断,八九不离十,不是百分之百,不见得要等待核酸的检测。我们临床诊断是很准的,可以做一个初筛,各市县的、地区的医生,可以作为借鉴。从CT的表现来看,都是以肺的边缘开始,挨着胸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胸膜下开始发病。它的发病特点是胸膜下絮状、棉絮状改变,还有就是片状、斑片状比较常见;有的患者表现为条索状、树枝状的改变,而且是双侧,或者是不典型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临床医生就可以判断症状。患者发病初期,大部分有个特点:不咳嗽。为什么呢?发病以胸膜周围,外围为主,在间质里面,所以它还不在肺泡和气道里面,所以它不咳嗽。还有一个特点:病变位置慢慢地浸湿,逐步双侧都有,逐步地增加,这是个肺部的表现,从CT上就可以看出来。
其次,我不担心现在的疫情,只是担心这个肺炎的“常态化”。从现在的病例情况来说,这场疫情的一个特点是确诊的病例很多。大多数的患者是轻症,不重,可以居家隔离,服用少量的药物,这也是个好事。第二个特点是大部分的发病患者年龄偏大。重症患者往往年龄大、体质差;危重患者,往往都有基础疾病,这就麻烦了。好在,大多数人都是轻度或中度患者,往往是三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很多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容易发病,病例少。比如我们科室发病的都是三十岁以上的医生和护士,现在照顾我们的四五个年轻人,他们没有发病,工作环境都差不多。但这终归是传染病,任何人都可能被感染,少不代表不感染。我之前看新闻,合肥从武汉回去的一个小伙子,三个人聚会都感染了,它不是不易被感染,只是相对来说好一些,所以也要引起警惕和做好防护。因为大学、中学都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万一有变异和感染,那会是大批的感染,要重视。
而且这场战“疫”的时间可能不会很短。我们很多患者,临床上发现得早的,比如我们医务人员,接触的多,去检查,没有肺部症状,又不咳嗽又不发烧,直接做个CT,发现胸膜下有改变,双肺的改变,但范围很小,说明得了这个病,而且是很早期,自己无症状就都以为是正常人。这种情况会导致早期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发病了,但是这个早期或是潜伏期有传染性,这就有点麻烦,加上它的传染性还比较强,我们就可以推断,这个病患者总数最后会比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新问题。我们医务人员喉咙不舒服,查咽拭子,呈阳性,也是这个病。以后会不会常出现这种情况?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会不会也出现它?也有传染性?虽然治疗上就是当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注意戴口罩,防治传染,居家隔离的话问题不大,但这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地方。
虽然引起重视,但是不要恐慌,过度恐慌更没必要。加强防范,口罩戴好、不出门、少交流,就像我们钟南山教授讲的,待在家里,就是为抗“疫”做贡献,这是有道理的。
2020年2月9日(农历正月十六) 星期日 雾转多云
对疾病有所掌握之后,我们下一步怎么办呢?对于这个状况,我们每一个人怎么办呢?甚至说我们政府要做的重点工作在哪里呢?
首先,当你得了这个病,或怀疑自己得了这个病,你就先自我判断,你处于什么阶段,什么状况?你是不是轻症?是轻症就很简单:居家隔离、戴口罩、不出门,待在家里,听我们钟教授的。
再一个,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有少数在家里要防着轻度变中度,或变重度。如果你出现发烧、喘气、胸闷、呼吸困难,那就可能是变重了,那就要去医院,要住院治疗,如果没有这个情况就可以居家隔离。大多数的轻症患者居家隔离,可以为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减轻很大的负担和恐慌,否则政府再怎么加强防控都是转不过来的。
呼吸道感染,主要就是要戴口罩、少接触,减少通过呼吸道感染。另外,现在说的很多的接触传染,比如手摸手机、摸物品,可以接触到脸、鼻子、口腔,特别是眼睛,眼球结膜是个薄弱的地方,很容易传染。勤洗手,多消毒,病毒游离在空气中的时间不长,高温也可以杀死它。
从这疫病的发展来看,大部分是轻症,有恢复能力,最后随着天气变暖,病毒会受影响,也会减小扩散能力,一般情况是这样;从中长期来看,会被我们消灭。所以说我是有信心的。
最后,疫情现在太厉害,必须高度关注和防护,但我总的观点是:大家没有必要恐慌,我们总是会把它摁下去的;有我们医务人员冲在前面,没有什么可怕的,会好起来。看好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2020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七) 星期一 小雨
我1月14日生病,直到1月29日才缓过气来。1月30日,通过同学介绍,联系到武汉的短视频运营团队启视传媒,录制了视频。
为什么录制视频?从1月29日状态好一点,就有各种信息发到手机上,多数都是问病情的,有同学、朋友,还有很多患者;我本人是一个热心肠,能回答的我尽量回答,但确实当时状态很累,肺功能刚刚恢复30%至40%,回复信息很慢。刚开始,我是感觉我们这个疫情很重,而且发展很迅速,很凶很猛;我们广大老百姓,包括医务人员都不懂,对这方面知识都了解很少。我就想,能不能做一个科普性质的关于我自己对这个疾病和疫情的认识和判断,让更多人知晓,包括我的同事、朋友、同学。
当时我想,最好是找个记者发篇文章,但是朋友一直说短视频和直播最快,让我开通短视频账号。但是视频录了之后呢,这个短视频一直是一天一分钟,我有点着急。然后抖音提示可以发长视频,让我很惊喜,感谢平台破例。不是说我自己要出名,而是我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疾病,知道怎么防范,知道生病了怎么处理,其实我得病了我是不恐慌的,因为我对这个病有认识。所以,我认为大家都知道这个病了,大家也就都不慌了,有了对疾病和病毒的认知,剩下的就是解决问题了。所以,你莫看我坐在这里,莫看我是个小医生,但我还是有责任感的,我有社会责任感,我有匹夫之责。
不过现在也让我有点害羞,短视频传播能量太大了。因为好多媒体通过短视频找到我,找到医院来,要合作的,因为现在有点在宣传我个人的意思,快搞成网红了。连查房的医生都说,余医生你成网红了。从这个方向我有点担忧,我本意不是当网红;网友们在抖音平台上问的问题,关于疫情的、呼吸道的疾病的,我都愿意回答,让我录点短视频或者写点东西,讲点东西帮到大家,我都蛮开心。因为我看的蛮准,我也有我的分析和判断。
后来我的老同学黄纯萍医生劝慰我说:“立德、立言、立行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你现在就是在立言,也是医生本应该做的。”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很多人说看了视频知道怎么判断了,也了解病情了,不恐慌了。我觉得这短视频也是蛮有价值的,因为我本职就是一个基层医生,如果不是生病隔离,我最先想做的还是到一线和自己的同事在一起,所以能通过短视频以自己的状态跟大家把病情介绍清楚,能通过后台信息帮网友、患者看看CT片子,回答他们的疑问,能用这个形式让我做事情,出点力,我蛮开心的。
通过这次视频分享我发现,要持续做医学科普,就像交通常识一样的科普。大众对医学常识认知不够。很多人对医生、医疗、疾病不了解,比如自己得了什么病应该看什么科,是不了解的。比如有患者感觉自己生病跟机器维修一样一定能修好的,其实,等病情加重了再让医生处理,那是很棘手的。要是每个人对医学都有一个既基础又全面的了解,可能在多数疾病面前我们就不会无助,就不会紧张。后面只要网友愿意看,我就挤时间出来录,带着大家感受医学的神奇。大家少生病,就是在给国家做贡献。
我现在开始也会刷短视频,形势在明显好转,是真的很有信心。我昨天心情蛮好,因为医院患者的情况和医院本身的情况都在转好。你们看到视频里我一直在笑嘛,我性格就是这样子,给点阳光就灿烂。再一个,笑代表信心,笑代表力量,我希望给你们信心和力量!
作者:余昌平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
来源: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授权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