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同,被称为“红军书法家”,延安时期逐渐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风格,创造出“舒体”艺术,闻名于世,彪炳史册。
舒同身高1.6米,体重没超过60公斤,与邓小平、胡耀邦并称中共党内“小个子巨人”。1944年12月,石澜带着刚出生的孩子从太行山区赶到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舒同时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忙于工作,疏于添犊,对病痛交加的妻儿照顾不周。山东军分区司令员罗荣桓对意见纷纷的石澜说:“舒同是一个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人,是一个从不炫耀自己的人,但又是一个历史上容易被忽视、被人低估的人。”其实,舒同在历史上是不容易被忽视、被低估的存在,就凭他创立了以其姓氏命名的“舒体”书法字体。
舒同1905年生于江西东乡,5岁启蒙读书,自幼临习颜真卿、柳公权、何绍基等名家楷书法帖,13岁应邀为本县一位拔贡先生六十寿辰题写匾额“如松柏茂”,得“神童”美誉。1926年参加革命,带笔从戎。
书法创作是革命宣传的艺术,也是谋生济困的手段。长征途中革命队伍走到哪里,师政治部主任舒同的红色标语就写到那里,刚健有力,鼓舞士气,被雅好文章书法的毛泽东称为“红军书法家”。1937年初,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进驻延安城,毛泽东拟订校训,指明让舒同题写校名“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和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抗日战争时期,舒同先后担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深切感受着坚持敌后抗战,需要的是“凿山开路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其书法艺术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舒体”风格。1939年11月,晋察冀边区隆重悼念加拿大援华医生白求恩大夫因公殉职,舒同为追悼大会题写会标“白求恩大夫追悼大会”、灵堂匾额“礼堂”,以及多幅挽联,随后又为白求恩陵墓题词“永远不灭的光辉”,朴拙厚重,气韵生动,笔墨之间洋溢着一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满满自信。
舒同题写的大学校名
1949年4月,舒同随解放军进驻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宣传部长、文教委员会主任,兼任《解放日报》总编辑等职。他先后应邀为“上海站”、“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公共场所和文化教育机构题写铭牌。1954年调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济南军区第一政委,1959年国庆前夕首都十大新建筑落成,毛泽东批示请舒同题写“全国农业展览馆”馆名,每个字约4平方米,等大题写,力可扛鼎,拔山盖世。这些榜书题名,深得颜体精髓,结体宏伟,宽博敦厚,融篆书隶书圆转笔法,逆锋藏尾,中锋运笔,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线条刚健,兼备柳体何书的灵动飞跃,有如黄钟大吕,庄严肃穆,撼天动地。这是“舒体”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
舒同之子舒安说:“舒体字不是某个书生个人在自己的书斋里苦读圣贤、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作为与民族危亡中的中国人民同生死共命运的革命者,在几十年革命斗争实践中一步步创造出来的,为时代和民众所需要的书法艺术。它要有一种舒展天地正气的形式美,更要让在苦难中艰难跋涉的苍生得到希望与勇气。”舒同书法艺术地表达了这种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从苦难中奋斗崛起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传递并升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那种自豪感、自信心和自觉性。
1977年底,舒同离开西安,进入北京中央党校学习,次年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81年出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主席,有力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1983年《舒同字帖》楷、行、草三种出版。1986年仿舒体电脑字体软件发行。1998年5月,舒同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中国艺术史上又一座书法艺术高峰。
山高水远,莫忘初心。舒同一介书生,投身民族解放、人民革命、国家建设事业,苦难备尝,生死考验,浮沉荣辱歌哭都默默地融于心,化于艺,归于美,成就一代书法艺术宗师。他用书法艺术将一代人的光荣,几代人的意愿,化成一种文化审美符号,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子孙们!
作者:朱鸿召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