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姜成皓
有一次,一个朋友过生日,正好周迅走过来,我说“大家一起说一声生日快乐”,但在拍照的时候,到处找不到周迅。后来见到了,她说:“我最烦这种东西,我自己生日从来都不参加。”我觉得这个特别周迅。她不喜欢那种应酬,不随大流,不会随便将就。不是说和别人关系不好,只是我行我素。
还有一次,来了省里的领导。她说:“千万别让我去。”我说:“是公司让你去。”她就一直推辞不愿意去。后来不得不去了,她跟领导聊得还特热乎。我问:“你们都聊什么呢?”她说:“这人我肯定见过,想不起来了。”我说:“你肯定弄错了。”她还是半信半疑:“我就觉得他面熟……”这也很周迅。
可能因为经历了很多,周迅现在跟别人相处更平和了。年轻时更文艺、更张扬一些。
1999年拍《像雾像雨又像风》时,她跟陈坤的好多戏都是我导的。她演戏的节奏,跟导演的呼吸是一样的。有一场戏是她跟“陈坤”要分离了,走之前最后一次送“陈坤”去上班。她看着他远去,“陈坤”回头跟她打个招呼就走了。她一看,眼泪就下来了。我就让镜头推,推,推……她的整个节奏跟我的想法是高度吻合的。
而且,那种眼泪含在眼眶里,感觉天大的委屈全在她身上。她真是能抓住你,让你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好多演员特别皮相,眼泪虽然噼里啪啦的,你就是觉得不能被打动。
我记得当时拍完了就上去抱了她一下。
还有一次,我们对词。剧本写得很肉麻,我说今天先不拍了,让编剧调完了再拍。然后,周迅就说:“我念着试试看吧。”那段词大概是:“阿坤哥哥,你让我喜欢你吧……其实你也喜欢我,对吧。”平常人念着张不开嘴,周迅很自然地就说了出来,而且,她用眼、用神态,让你觉得她不是演。
其实,台词只是在做表达,情感到了,说那个词句的时候就不会觉得膈应。因为她情感特别真,反而会觉得这个台词挺棒的。
有时候,演员老觉得拿到的台词说不出口,写得不好,但好演员就能把不那么准确的台词,变得准确、生动,能让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变成鲜活有力的。
周迅在这方面确实是有灵性,而且真。演员的真是最重要的,一假,很多东西就会漏。生活中她也是这样,不会那么世故,也不太会来事,不像现在的一些年轻演员,心思都用在送导演东西上了。她没有,反正就是琢磨角色,跟大家的关系干干净净。聊天的时候,她也蛮敞开心扉。
可能做人跟演戏是通的吧。你单纯,你在戏里也会很真诚地去对待角色,不会有那么多的顾忌。她就好像是一个没有杂念的演员,在二十多岁时就在悟性上比其他演员高出一块。
拍《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最后一个镜头时,我们在舟山的一个码头上吃夜宵,我们俩聊了很多。她给我看她写的日记,写她每天放学回家,爷爷来看她,坐在她们家门槛上,一手托着一个草帽,上面有一堆杨梅。文笔蛮细腻的,有点张爱玲的那种感觉。我以为她会坚持写下去,后来问起她,她说:“啊?我还给你看过那个呢?”
她那时有个男友,比她小,我不看好,她说:“我又不是非要有结果,爱情就是一个过程嘛。”我当时就觉得她挺不一样的。那个时候社会还比较保守。
▲摄影师:Wenjei Cheng
《如懿传》开拍前,我们也聊过剧本。我说故事的核心是:如懿是一条淡水鱼,游进了咸水湖里,骨子里跟这个环境不兼容。她对爱情的洁癖,对它唯一性的要求,可能是她悲剧的始然。她跟其他的嫔妃不一样,独特,敏感。这些东西里,也有女权的萌芽。
电视剧太长了,剧本又得不断修改,没有条件围读剧本。我们只能在拍的过程中不停地讨论。
周迅不太入世,她不理解那些女人为什么要宫斗到那种程度。我尽量地说服她。让她还原到乾隆那个年代,在红墙下面一个女人可能有的逻辑,那种在封闭环境下对夫君唯一性的依赖。有一场戏,她的台词说:“如果别人要陷害我,我也不会坐以待毙……”她在现场就说:“那我也不会,别人算计我,我也不算计别人。”还有一次,我说:“这场戏你得生点气啊!皇上又喜欢上别人了,该吃醋时你也得吃点。”她说:“喜欢就喜欢呗。”
她把如懿那种淡然的、不入世的、自由自在的灵魂诠释得很好。
第一天拍的时候,跟她搭戏的演员紧张、忘词,我问“你怎么回事?”,周迅就在旁边说:“导演,我也紧张。”
周迅最开始少女的戏都是在快杀青的时候拍的,因为一直在想开头怎么拍,所以就把它放到了最后。但那也是演员们的状态最不好的时候,周迅一个月只休息了三四天,白天拍戏,晚上背台词,脸都是浮肿的。我们一开始也没有想到这些因素,把最年轻、最有朝气的戏放到了最后拍,确实是在安排上有一些失误。
虽然开机时说自己紧张,但周迅适应得很快。开机半个月左右,她已经进入很自由、自主的状态。我喜欢她后半段演皇后的戏,那种气场很厉害。但最近,我又挺喜欢她在前面演的那种怯生生的、小姑娘的个性,单纯,性格上有色彩。
周迅的形象伸缩性比较大。她不能停留在十几岁,但也没必要只演四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个花旦的样子,有年龄跨度的角色对她来说是最适合的。
《如懿传》拍完后,她把如懿的服装都拿回去了。我说:“你别看这些东西了吧?”她是需要在剧组待着的,不拍戏在家时会特别烦。
周迅好在影视都能胜任,这两个是有区别的,但她能把握分寸,拿捏得特别好。我觉得她可以演那种“Office Lady”范儿的,也可以做做其他事情,比如写点东西。不一定都是演戏。
中国观众对性感的认识就停留在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或者小鲜肉。你看国外,像莎朗·斯通那时候,到了三十多岁,快四十岁了,反而会火起来。因为他们觉得那个时候女人是最成熟、最有性的吸引力。这可能跟不同民族对性爱感觉的不同有关系。
东方男人的趣味,决定了市场需要的要么是年轻的,要么就再老一点,中间那段年龄很难。这两年的口味更是越来越庸俗化。
——《周迅·自在人间》,世纪文景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周迅 X Lens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