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剪纸作品
安徒生把他的一生看作是童话。他来自小镇欧登塞的底层社会,十四岁时去了哥本哈根,在那里闯出了自己的路,成为了国王和王子的朋友。在他的自传中,他生动地描述了他小时候熟悉的丹麦的市井生活,以及之后他接触的丹麦的贵族圈子和欧洲上流社会。他还生动地叙述了他和那个时代的重要作家、作曲家、歌唱家的交往,他是那个时代旅行最广泛的作家之一,他的旅行把他带到了远东的君士坦丁堡和北方的洛蒙德湖。他对这一切的描述堪称是一幅十九世纪欧洲的风俗画。
《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
[丹麦]安徒生著
傅光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那是一八四〇年的一天,我从所住哥本哈根一家饭店的住客名单,发现有位来自瑞典的客人叫燕妮.·.林德。我当然知道她是斯德哥尔摩最重要的歌唱家。那年我在她的祖国瑞典,受到友好热情的欢迎和接待。我想,要是现在去拜会这位年轻的艺术家,不会有什么不合时宜。当时,她在国外的知名度还不大,我相信,即便在哥本哈根,听说过她的人也没有几个。她很有礼貌地接待了我,但显得很拘谨,甚或说是冷淡。她说正和父亲在瑞典南部旅行,只是顺便在哥本哈根逗留几日,看看这座城市。告别时,彼此依然显得很陌生。她给我留下的完全是一个普通人的印象,这印象很快就消失在记忆中。
一八四三年秋天,燕妮.·.林德再次来到哥本哈根。我的朋友芭蕾教练布农维尔迷人的妻子是一位瑞典牧师的女儿,也是燕妮.·.林德的朋友。布农维尔告诉我,燕妮到了哥本哈根,托他向我致意。还说她已经读过我的书,很想见我一面。他叫我和他一起去见她,并帮他说服她在皇家剧院客座演出。他说,我肯定会被她的歌声迷住。
就这样,我们一起去拜访燕妮.·.林德。这回她不再拿我当陌生人,而是热情地和我握手,谈论我的作品,还谈到也是她好友的弗雷德丽卡.·.布雷默。我和布农维尔提到有无可能请她在哥本哈根登台演出,她说她肯定会特别紧张。“我从没在瑞典以外的国家演唱过,”她说,“在我的祖国,人们对我都很友好亲善。要是我在哥本哈根演出遭到嘘声怎么办?我可不敢答应。”我说,我还没听过她的演唱,自然对她的音质没有发言权。但有一点可以向她保证,以目前哥本哈根的情形来看,只要她嗓音过得去,哪怕演技一般,就能获得成功。值得冒险一试。
布农维尔成功地说服了她,这给哥本哈根人带来极大的喜悦。燕妮.·.林德在《恶魔罗伯特》中饰演艾丽斯,她的演出简直是艺术王国的展示,她那亮丽的充满青春活力而又悦耳甜美的歌声,征服了所有人的心。她的演出具有一种真实、自然的魅力,每一个音节都是那么明快、清晰。在一次音乐会上,燕妮.·.林德演唱了几首瑞典歌曲。她的演唱女性魅力十足,充满不朽的天才韵致,这些民族歌曲经她一唱,是如此超凡脱俗、魅力四射,那神奇的艺术感染力竟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忘记音乐厅的存在。整个哥本哈根为之倾倒。当然,有许多上流人士因为听意大利歌剧而对这位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孩视而不见,不去听她演唱,也十分自然。但所有听过她演唱的人,无不欣喜若狂。
燕妮.·.林德是第一位受到丹麦学生献唱小夜曲礼遇的女歌唱家。她从饭店搬到布农维尔家,这家人待她像一位至爱亲朋。一天下午,布农维尔和她一起去见戏剧导演尼尔森先生,他住在腓特烈斯贝大街。当夜幕刚刚降临,她惊奇地看到大街上灯火通明,响起阵阵歌声。其中有一首是F.L.霍德特作的,还有一首是我作的。她为了再次致谢,也唱了几首歌。唱完,我见她飞快地躲到黑暗的一角,激动地抽泣起来。她说:“看来我得继续努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相信下次再来哥本哈根会比这次好得多。”
她是舞台上的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令周围的所有人痴迷赞叹。在自己的家和客厅,她是一个端庄优雅、谦虚朴素的小女孩,聪慧、单纯。她在哥本哈根的演唱是丹麦歌剧史上的大事,她出色的演技和迷人的艺术个性,都显示出真正的艺术的圣洁。我曾亲身感受过这圣洁。在她回斯德哥尔摩之后不久,我收到弗雷德丽卡.·.布雷默的信,专门谈到她:“我们都无比赞同她是一个艺术家,和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位艺术家同样伟大,只是你对她的伟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跟她谈艺术,你才能了解她对于艺术的理解。你会从她谈论艺术时闪烁着光芒的眼神,发现她对于艺术是多么的痴迷。然后,跟她谈上帝和宗教的神圣,你又会发现她天真无邪的眼睛盈满泪水。她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第二年,我到了柏林。一天,歌剧作曲家迈尔贝尔来看我,偶然谈起燕妮.·.林德。他听过她演唱的瑞典歌曲,对她很着迷。他问我:“她的演技和独白功夫如何?”我向他描述她的演技有多么吸引人,还列举了她饰演艾丽斯的几个细节。他说他们可能邀请她来柏林演出,只是尚未考虑成熟。大家都知道,她后来的确到了柏林演出,并在柏林观众中掀起一股热潮。正是在德国,她第一次享誉欧洲。
一八四五年秋,她再次来到哥本哈根,公众的狂热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人们都想亲眼目睹这位在盛名的光环笼罩下的天才歌唱家,毫不夸张地说,人们排一整夜的队,只为弄到一张票看她的演出。她到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演出时,也是同样的盛况。对于我们,尤其对于早期的崇拜者来说,她似乎比以前变得更伟大。因为我们得以目睹她饰演了更多、更出色的神采各异的角色。她塑造的“诺尔玛”是真正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艺术形象,每一个姿势都可以成为雕塑家最完美的模特,她的表演是艺术的灵感闪现,而不是在镜子前的搔首弄姿。她的表演总是那么新鲜、真实。我见过玛利布朗、格里西和施罗德.·.德弗里恩特夫人饰演的诺尔玛,她们都能将她演得光彩照人,但燕妮.·.林德对这个角色富于激情的艺术塑造超过了她们所有人。我觉得她对于这个人物的把握既深刻又真实。
诺尔玛并不是一个疯狂的意大利女人,她只是受了伤害,但她又表现出充分的善良,为一个无辜的情敌做出牺牲。她也在瞬间产生过这样的念头,想杀死她背信弃义的情人的孩子,可一看到他们那天真无邪的眼睛,就放弃了。“诺尔玛,你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女祭司。”合唱队一唱出“女祭司”,燕妮.·.林德就明白该她独唱了。在哥本哈根,燕妮.·.林德都是用瑞典语来唱,而其他演员都唱丹麦语。两种如此贴近的语言,彼此交相辉映,没有一个人在欣赏中感觉受到什么妨碍。即便在对白很多的《军中女郎》中,她的瑞典语也很有特点,十分优美。这是一种怎样的表演啊!为什么听不出语言上的矛盾,只因为它本身是那么的自然。舞台上还从未有过如此真实的表演!她在向我们完美展示一个在军营里长大成人的自然之子纯朴自然天性的同时,从每一个动作中都透露出她与生俱来的优雅与高贵。燕妮.·.林德表现的《军中女郎》和《梦游女》无疑是最优秀的。看她的演出,人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掩面而泣,受益匪浅,如同走进教堂一般,感觉自己变得更圣洁。人们觉得,上帝就在她的艺术之中,我们在她的艺术里与上帝面对面,那里就是一所神圣的教堂。
门德尔松在给我的信中谈到燕妮.·.林德时说:“具有她这样个性的艺术家真是千载难逢。”我深有同感。当我们在舞台上一见到她,那感觉就仿佛从洁白无瑕的器皿中啜饮了一杯圣酒。欧伦施莱厄看了她的演出,两眼发光,说:“她是饰演我的瓦尔堡最合适的人选。”他还为她写了一首优美的充满深情厚谊的诗。托瓦尔森第一次看她演出,就发现闪烁在她头顶的天才光晕。我正好趁机在正厅前座介绍他们彼此认识。托瓦尔森向她鞠躬,吻手。她略显羞涩,脸变得绯红,回吻他的手。我因此有点担心,我太了解这里的公众,他们的挑剔多于宽容。
除了燕妮.·.林德在自己家的个性表现,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遮蔽她在舞台上的卓越才华。她在家时就像个孩子,富有灵性的气质显露出一股奇异的力量,她高兴待在家里,不再属于外面的世界,可以自由自在。她真心渴望有一个平静、安稳的家,但她也全身心热爱她的艺术。她清楚自己在艺术国王所肩负的使命,并做好准备把生命奉献给艺术。她具有高贵而虔诚的心灵,才不会被人们的崇敬娇惯宠坏。我只在她即将离开哥本哈根时,听到过一次她谈论自己的天赋,并为自己有如此非凡的才华而兴奋。几乎每个晚上,她都要演出歌剧或在音乐会上演唱,忙得不可开交。她听说有一个“照顾被忽视儿童协会”,就去了解这个协会的性质以及目前所取得的工作进展。这个协会资金有限,捉襟见肘。我也跟她介绍过有关这个协会的情况。“哪天晚上我没有演出,干脆为孩子们搞一次募捐义演,票价加倍。”要不是为这个,在这里演出,她一贯最反对涨票价。她在义演的音乐会上,演唱了《自由射手》和《拉美莫尔的新娘》中的一些唱段,后者尤其动人,以至连沃尔特.·.司各特本人都难以想象,还有谁能将不幸的露契亚塑造得更优美、更真实。这次演出募集到不少钱,我把数目告诉她,说这笔钱足够帮助这些贫穷的孩子生活好几年。她兴奋起来,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大声说:“哦,搞这样的演唱有多好啊!”
我以兄妹般的情感珍爱着她,每对她知道和了解的多一点,我都感到喜不自胜。在她住在哥本哈根这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去看她。她住在布农维尔家,我在那里消磨了大部分时光。临别,她在皇家饭店举行了一次盛大宴会,把所有帮助过她的人都请来了。我相信,除了我,每一位来宾都收到她一份小小的纪念品。她送给布农维尔一个银质酒杯,上面刻着“献给芭蕾教练布农维尔,在我的第二故乡丹麦,他待我如父亲一般”。布农维尔答谢说,这回每一个为能当上燕妮.·.林德的兄弟的丹麦人,恐怕都想争着当他的孩子。“那可太多了,”她开玩笑说,“要是那样,我宁愿只选择一个人作我的兄弟。安徒生先生,你愿意吗?”她走近我,倒了满满两杯香槟,和我碰杯为她兄弟的健康干杯。
她回斯德哥尔摩以后,我们之间鸿雁往来不断。她是我心底最挚爱的人。我们后来在德国和英国又见过面,容稍后再叙。我完全可以把我们之间的情谊写成一部艺术之作,一部心灵之书。我指的当然是我要用心来写。可以这样说,自从认识燕妮.·.林德之后,我才逐渐懂得艺术的神圣。从她身上我明白,要为更高的目标服务,必须忘掉自身。在那段时间,没有一本书,没有一个人,比燕妮.·.林德对我的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更为巨大和深远。因此,我对她的记忆会保留得这样长久,这样热烈。
——摘自《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作者:[丹麦]安徒生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