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敦煌254窟》陈海涛陈琦著三联书店(2018年1月出版)
敦煌莫高窟,丝绸之路上耀眼的文化艺术瑰宝,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来到这里旅游参观。2018新年伊始,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新书《图说敦煌254窟》。书中结合大量高清壁画图片、线描图以及示意图,以新的视角、新的媒介,对一座曾令张大千、常书鸿、董希文等艺术家为之动容、潜心临摹的北魏特窟进行了现代阐释。通过对这座有代表性洞窟的充分细读,读者可以超越一般的常识介绍,更具体地了解如何观看和欣赏敦煌石窟,领略其所深具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涵。
254窟是敦煌最有代表性的洞窟之一,由于年代久远、保存完整、艺术价值珍贵,这座洞窟很少会对公众开放。2006年,当时还是研究生的本书作者陈海涛和陈琦,远赴敦煌实习考察,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但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特别是254窟南壁上的那幅《舍身饲虎》,其中有很多细节都是第一次被注意和发现,那些教学上从未讲过但又直指人心的艺术语言令他们深受触动。一位太子,为了救一只饥饿的母虎和它的幼崽,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在佛教美术中常见的题材,从未被表现得如254窟里那幅壁画般形象动人。
敦煌的那次考察经历在陈海涛和陈琦心中埋下了难忘的种子,很自然的,毕业的时候,他们下定决心要到敦煌去,因为那里还有太多的神奇等待他们去探究和发掘。
再次来到敦煌,他们已经是敦煌研究院美术所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任务就是继续深入临摹254窟。临摹是壁画研究与保护最基础的工作。近代有很多大艺术家都是从临摹敦煌壁画中汲取营养,如张大千、常书鸿和董希文,他们都临摹过254窟的那幅《舍身饲虎》。为了保护文物,临摹不能采用蒙拓、双钩的方式,只能对着壁画来自己画。经过1000多年的时间,壁画本身已经非常脆弱,许多地方也已经变色脱落,为辨认增加了很多难度。但反过来说也带来了不少好处,让人不得不看得细些、再细些,从而对线条关系和造型理解得更为透彻。
日复一日,陈海涛和陈琦静静地坐在洞窟中对着壁画反复揣摩,正是临摹过程中发现的无数生动细节,进一步激活了两位年轻艺术家与古代美学传统的关联。工作之余,他们更多地阅读文献原典,搜寻图像资料,探究营建洞窟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些领域虽然远远超出了绘画专业的范畴,但他们乐此不疲,逐步加深了对这座洞窟的理解。
随着研究和体会的不断深入,陈海涛和陈琦开始尝试把所有的心得总结表达出来。这时候,陈海涛的动画专业背景发挥了优势。经过数年努力,他们推出了两部数字动画阐释文教片《舍身饲虎》和《降魔成道》,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从最初见到254窟的壁画,到创作出颇具口碑的动画影片,再到现在能够将多年的研究成果付梓出版,一路走来他们经历了许多不能为外人道的艰辛,期间他们也曾彷徨犹豫过,可研究深入的过程也正是他们自己排疑解惑的过程。所有的文化遗产并非仅仅是死的陈迹,它们承载着前人的智慧、情感和匠心,也只有当我们怀抱着探究理解、感同身受之心来看待它们,那些最深层的价值才会一代代真正传递下去,融入当下的生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作者:章迪思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周怡倩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