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剑虹
欧洲文化多元,源远流长,渊薮丰茂,观赏多彩的文明交融之花,是许多游客旅欧的重要目的。近二十多年间,因学术交流的原因,我已十余次到访被誉为“世界艺术之都”的巴黎,但今年5月到巴黎小住,在蓬皮杜文化中心的绘画展品中,还是看到了让我眼睛一亮的作品。
这是法国著名的宗教画家乔治·鲁奥于1913年所绘的油画《杂技人》,其线条、色彩居然与敦煌莫高窟早期壁画中用晕染法绘制的某些图像极为相似! 据介绍,鲁奥的画作善于用粗大的黑线勾勒轮廓线,并填入蓝、红、绿、黄等厚重色块,其风格往往被认为与中世纪彩色玻璃画相似。而我们在敦煌莫高窟观赏西凉至北魏时期的若干天宫伎乐或金刚力士、劳度叉图像时,同样可以看到使用西域晕染法绘制的线条粗犷、色彩浓郁的人体形象。从公元四至五世纪的中亚、西域、丝路咽喉敦煌的佛画,到欧洲中世纪教堂的玻璃画,再到十九世纪晚期、二十世纪早期的法国宗教画,其中文化艺术的交流互鉴、传承发展不免引人深思。离鲁奥此画不远处,悬挂了一幅我国旅法女画家潘玉良所绘的椅上裸女线描图,其线条的简洁、流畅勾勒,则不禁又让我联想到敦煌藏经洞所出的若干白描图……
5月20日,我们的旅游大巴从凯旋门驶出,第二天到了巴塞罗那城。晚间导游特意带大家到一个小剧场观看弗拉明戈乐舞表演,其唱诵的高亢、抑扬,伴奏之热烈、明快,舞姿的旋转、腾踏,服饰之华丽、炫目,节拍的急促、徐缓变化等,均让我联想到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及现代欧美踢踏舞,也能看到我国古代文献(如《乐府杂录》)以及新疆与敦煌石窟壁画里胡旋、胡腾等西域乐舞的影子,民族、民间文化交融的特色十分鲜明。我想,如果请新疆维吾尔族的民间乐舞与弗拉明戈同台演出的话,一定会迸发出更绚丽的色彩。
三天后,我在参观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城市托莱多时,又感觉到了文化交融的魅力。托莱多是十五世纪大航海时期西班牙的首都,老建筑甚多。因为此城曾先后被罗马人、西哥特人、阿拉伯人占领统治,是典型的基督、犹太、伊斯兰三教合一之地,其文化融汇的特色,在建筑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们先在城外南部塔霍河畔遥看,各主要建筑物历历分明,呈现出巴洛克、哥特式及伊斯兰交织融汇、多元一体的独特风貌。待我们进入城内,随导游倘佯在街巷之间,那些建筑物的细部特征让我们目接不暇,如老比萨格拉门(阿方索六世门)拱顶西哥特时期的石雕、门洞的阿拉伯砌造风格,而新比萨格拉门是十六世纪中期罗马帝国查理五世在伊斯兰建筑基础上改建,那后添的高耸的琉璃瓦塔尖特别显眼。第二天我们参观葡萄牙里斯本的热罗尼姆斯修道院。这座为纪念发现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线而建的宏伟建筑,历经五百多年风雨,代表了欧洲大航海时期文化交汇的鲜明风格。大厅中不乏艺术珍品,我们止步于航海家达·伽马和葡萄牙诗魂卡蒙斯的墓前,细细观赏大理石棺上的精细雕刻。
说来很巧,第二天我们就在欧洲大陆最西端罗卡角的岩石十字碑再次与卡蒙斯相遇。碑上镌刻着诗人的名句:“陆止于此,洋始于斯。”站在这天涯海角眺望波涛起伏的大西洋,我不由地想到古代从我国中原经西域、中亚、西亚到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的通衢;而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海上香料、黄金之路,也是文化交融的航道。我相信,随着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更为鲜艳夺目的文化交融之花会常开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