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版《全唐诗》
■陈尚君
这是我第二次写这个题目。
前一次写在二十年前,1997年夏初,应天津《今晚报》之约。他们要开博导专栏,我前一年刚跻身其间,于是冒昧写了千余字。当时看法较简单,认为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统计,清编《全唐诗》存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又一千五百五十五句,做一番加减法,应可知道存世唐诗的大体数字。
所谓减法,一是指《全唐诗》因体例不善而引起的重复收录,如乐府诗既据《乐府诗集》收在书首,又在各人名下收存,谐谑、诗词也有不少重收;二是指同一首诗分别收录在二或三人名下,不免重复统计;三是唐前五代诗多有误收。三部分合计,大约要减去四千首左右。
所谓加法,则指从乾隆末开始之各家唐诗补遗,至今大约已超过八千首。加减合计,保守估计约是五万三千首,最多是五万四千首。我近年又有许多新的所得,但总数肯定还无法超过五万四千首。
近年来发愤重新全部校录唐诗,所得之丰,远超想象。照理说,具体数字应越来越清晰,我以往也一直这样认为。然而越是接近定稿,我越发迷茫,于是想借本文将这些迷茫写出。
习惯所说一首唐诗,是指保存完整、题目和首尾完具的一首作品,多数情况下应该不会引起误解。但如果我借这几个字说事,其实很难明确界定。
先说唐,任何人都知道唐之立国在618年唐高祖开国,907年唐亡于后梁。但唐诗的时间则并不限于此。明清两代,都认为五代是唐的余闰,《全唐诗》包括唐五代十国的所有诗作。那么问题来了,前后截止期,都是全国人民共同跨过新时代,就要有具体的限定。从隋入唐者,前后都有作品者大约二三十人,涉及诗作不足百篇;五代十国入唐者,因各地域归宋时间不同,入宋前后存诗较多,现在的一般办法是存数不多者两边都算,入宋诗作较多者如徐铉、李昉,仅存入宋前作品,对读者当然不太方便,但为避免滥收,又只能如此。
清编《全唐诗》所收,原则上无论所据书之早晚、真伪、完残,凡相沿为唐人诗作一概收入,造成许多误讹。今人手段发达,考证精微,几乎每首诗或每个诗人之生平都调查清楚,结果大跌眼镜。比如“秋风万里芙蓉国”作者谭用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作者翁宏,以及围绕翁宏的十来位诗人,历来视为五代人,今知可能出身于五代末,但他们所有事迹和作品,都在宋初。两《南唐书》有传的邵拙,今知其应考在咸平间,南唐之灭亡已二十多年了。这些还算能弄清楚。更糊涂的是,唐代的传奇志怪,宋人喜欢继续添油加醋地编造。顾况落红流诗,已很难相信,宋人再敷衍出于佑与韩氏的类似故事;王轩西施石故事,宋人也继续编造两人幽会后的调情诗作。元明两代,造伪更蔚成风气,唐五代女诗人,大约三分之一是假托的。我还发现一有趣情况,宋人说到好诗而忘作者,就号称是唐诗,逐一查检,大多可以理清。凡此之类,累加就涉两三千首之多。
再说何者为诗。我们习惯说《诗经》、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但从六朝文体说兴,严辨诗文界限,一是骚体的韵文皆属文而不算诗,二是四言的韵文如赞、铭、箴、颂皆归文而不归诗。这些已不存在争议,虽然也有人试图改变,采纳必招争议。大端之问题在于佛道歌诗,习惯上僧人之个人诗作多称偈颂,道士之什《全唐诗·凡例》称章咒,准确还是称歌诗赞颂为好。康熙帝不喜欢此类作品,一句“本非歌诗”,将胡震亨辛苦搜罗的包括王梵志诗歌在内的大批作品皆排除在外。近百年因敦煌遗书中大量民间及僧道俗曲礼赞类作品之发现,在收录体式上学者大多已接受从宽采录的态度。当然宽到什么程度,仍很难把握。
还要说到什么是一首。最简单的问题在处理一代文献时,常会非常复杂。比如贺知章的两首《晓发》,其一云:“故乡杳无际,江皋闻曙钟。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其二云:“江皋闻曙钟,轻栧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如见沙上鸟,犹霾云外峰。故乡眇无际,明发懐朋从。”其一四句均见于其二,但排列不同,构成了新的诗境。还有这首:“野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回瞻林下路,已在翠微间。时见云林外,青峰一点圆。”以前四句独立成篇者唐代就流传很广。类似情况还有王湾《江南意》和《次北固山下》之前后属稿之不同。以上几例应皆属于作者自改或再创作的例子。至于后人割裂诗篇,如李绅与裴度、刘禹锡、白居易合作《喜遇刘二十八偶书两韵联句》长诗,《全唐诗》沿《万首唐人绝句》之误,将李绅三节作为《和晋公三首》又将裴度联句割为《喜遇刘二十八》《送刘》《再送》,一首诗截成了六首。再如《万首唐人绝句》五言卷二一收萧颖士《重阳日陪元鲁山登北城留别七首》,在《古今岁时杂咏》卷三四、《唐诗纪事》卷二一皆作古诗一首,也被割成了七首。
举以上例子,是要说明唐诗流传千年,歧互传误的情况非常严重。清编《全唐诗》成书仓促,不能充分考证鉴别,又所承袭胡、季二书,囊括明代所传唐诗的所有文本和错误。我从1981年起作唐诗搜罗考证,又恰逢时代风会与学术转型,得以半生经历肄力于此,所得之丰,超迈前贤。年齿渐增,思有以作集大成之工作,以嘉惠学界,且以求真祛伪、求全备录为目标。进行多年,完成可期,略布所怀,亦求益于有识者。
明眼的读者可以体会,我的题目借用了孟浩然诗“花落知多少”的句式。孟浩然当年感叹流年,见夜来风雨,满地落红,感慨良多。虽然惜春之逝,但他绝不会去数一下园内落花几何。同理,我们大约估计唐诗今存数在五万三千首上下,绝对可靠者大约略过五万首,也就够了,再求准确,就不免泥沙俱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