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
费孝通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吴 铎
费孝通《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一文,是闪烁着唯物辩证法光辉的杰作。以此为题编辑的《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一书,向我们充分展示了费孝通运用唯物辩证法,理论与实际结合,坚持不懈研究我国城乡发展道路的艰辛历程和学术成就。学习费老的这些著作,领会其精髓,我们在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等方面,可以得到许多深刻的感悟。
费孝通总结自己对中国城乡发展道路的思考和研究,一个要诀就是“从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城乡发展的现实和历史过程出发。他说:“我把自己多年来的一条基本思考路线打通了。”“这些认识不是随意想出来的或写出来的,而是随着我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近一百年的发展变化,从实求知所得来的。人的思想很难能够超出这个时代的实践,我们做一切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出一个框架,研究出一个发展的格局。它是一个历史的说明,说得对不对还得看事实的发展。”
实地调查是费老思考和研究中国城乡发展道路的出发点。他最早到中国农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是在1936年。当年,他还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在吴文藻先生的启发下,开始探索用实地观察的研究方法去认识中国社会。这就是著名的“江村调查”(开弦弓村)的开始。自那以后直至其仙逝的近七十年间,他持续追踪江村的发展,开创了二十六次江村调查的惊人纪录。更为令人赞叹的是,这二十六次江村调查,有二十四次是在他已年届七十之后进行的。如果说江村是他实地调查的一个点,那么实地调查的面就指向了全国。他的足迹留在大江南北,遍布全国城乡。《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中“《附录:费孝通1978年以来城乡考察足迹一栏”向我们显示,费老的城乡考察走遍了我国除西藏、台湾外的全部省区。正如费老所说:“在我一生中所思考的和对事物的看法,却是我靠扎扎实实的,一个个地方、一个个问题去研究,去落实而得出来的。”
费老强调他研究中国城乡发展道路,既注重“从实”,同样也注重“求知”。“求知”就需要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研究。费老对江村和全国广大城乡的实地调查和历史考察,既是“从实”的过程,也是“求知”即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
他在《江村经济》的第一章前言中说:“对社会的改革如果要组织有效果的行动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对社会制度的功能进行细致分析,而且要同它们意欲满足的需要结合起来分析,也要同它们的运转所依赖的其他制度联系起来分析,以达到对情况适当的阐述。这就是社会科学者的工作。”这表明他在实地调查之初,便将“从实”与“求知”结合,而将“细致分析”作为由“从实”达到“求知”必经之路。费孝通的老师马林诺夫斯基在为《江村经济》出版写的“序”中,完整地转述了费孝通上述前言中的这段话,并感叹说:“我怀着十分钦佩的心情阅读了费博士那明确的令人信服的论点和生动翔实的描写,时感令人嫉妒。他书中所表露的很多箴言和原则,也是我过去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所主张和宣扬的,但可惜我自己却没有机会去实践它。”
费老开创了以乡村研究为起点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先河。早在初访江村和出版《江村经济》时,马林诺夫斯基便评价说:“此书有一些杰出的优点,每一点都标志着一个新的发展。本书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作者并不是一个外来人,在异国的土地上猎奇而写作的;本书的内容包含着一个公民对自己的人民进行观察的结果。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在本乡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成果。”“这也是一个实地调查工作者的最珍贵的成就。”费老从江村开始的中国城乡发展道路的研究,实际上是开创了对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的探索。探索的过程是十分艰巨的,而探索的结果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则是最珍贵的。
费老指明我国要走符合国情的农村工业化道路。他明确断言中国不能也不应重走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早期工业化道路:“欧洲工业化初期,集中于都市里的机器工业兴起的同时,农村却濒于破产,农民失去土地,不得不背井离乡涌进城市,充当新兴工业的劳动后备军。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工业的成长是以农村的崩溃为代价的。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条道路促成原始资本积累,造成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农民被抛入贫困一极,涌入城市的“农民工”同样被抛入贫困一极。恩格斯当年曾深刻揭露英国城市贫困状况:大量失业,即使找到工作,也仅仅能拿到“勉强够维持灵魂不离开躯体的工资”。在伦敦一个居住区,到处是一堆堆的垃圾和煤灰,从门口倒出来的污水就积存在臭水洼里。住在这里的还“掺杂着小偷、骗子和娼妓制度的牺牲者”。显然,这条工业化老路我们不能走。
费老勾画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他对自己在改革开放后争分夺秒研究中国城乡发展写了一段概括性的话:“我在这十几年里从农村体制改革后遍地开花的家庭企业和局限在乡村小天地里的小型社队工业,一直看到正在发展中的大城市的开发区,上亿农民不同程度地离农投工,广大乡镇已换上了小城市的面貌,农村生产力大大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我们这个小农经济的国家已出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宏伟前景。也许这勾画出了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走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