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鸟叙伦(《方氏墨谱》卷一之“国宝”)
众星拱极(《方氏墨谱》卷二之“国华”)
三生图(《程氏墨苑》之卷十一之“缁黄”)
二徒闻实,即舍空虚(《程氏墨苑》卷十二)
■朱艳萍 施帼玮
墨,在我们时下所熟悉的书房中,常以一罐罐黑色的胶状液体形式呈现。然而,对古人来说,它绝不仅仅是用于书画的材料,更是文人雅士书斋中的风景,清谈把玩时的珍宝。方、圆、玄、朱,形状各异、墨色不同、风雅无尽。形色纷繁的墨锭上更是精心描绘了各种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儒释道等题材的图案。
明代是我国制墨、版刻的高峰时期,徽州更是以制墨、雕版、绘图等手工业著称,后人甚至以“墨之在万历,犹诗之有盛唐”比喻当时徽州制墨的盛况。
《明刊墨谱双璧》中包含的《方氏墨谱》《程氏墨苑》便是出自明代徽州制墨家方于鲁、程君房之手,是古人对于墨之喜爱、研究、咏叹的真实呈现。这两部书中分别绘制了几百幅精美、古雅的制墨图样,同时记录了明代著名文人对墨的歌咏赞叹。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从墨谱出发来窥探晚明文人的清玩风尚,探索他们的审美趣味。
儒家思想的渗透
您可能会好奇,这件精美墨式上明明不止五只鸟,为何题名为“五鸟”?原来这里指鸟的类别为五种。除了特征比较明显的凤凰、仙鹤、鸳鸯,另外两种鸟当为鹡鸰和黄鹂。研究者考证出五鸟叙伦有其特定的含义:以五种禽鸟来表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五种人伦关系,即《孟子·滕文公》所谓“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大小双鹤表示父子关系、凤凰与梧桐象征君臣关系、鸳鸯象征夫妇之和睦、鹡鸰象征兄弟、黄鹂象征朋友。五鸟叙伦作为工艺美术上的题材明代已有,入清后应用范围更为广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儒家思想在艺术领域方面的渗透和发展。
古代天文学知识的运用
顾炎武所谓:“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虽略有夸张,但足见天文学曾经的普及。天文知识时常流露于古代文人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在墨谱中,有展现客观星相的,包括复杂的星区图;有将与星辰相关的典故制为图像的;还有根据星辰题材的文学作品创作图像的——如《方氏墨谱》中的《众星拱极》。墨式上方为北斗七星,下方为海面,配诗曰:“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此句出自谢灵运的《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以“百川”、“众星”比喻四面八方的有识之士,“巨海”、“北辰”比喻曹氏父子,描写的是曹氏父子广纳文人学士的盛况,到后世引申为人才纷至沓来的美好图景。墨谱版画保存了古代人们对天文星象的崇拜与纪念,展现了明末古代天文学知识在图像中生机勃勃、蔚然成风的景象。
佛教题材故事
《三生图》是《程氏墨苑》众多佛教题材墨式中的一则。这幅平淡且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描绘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唐代李源与释圆泽互为知音,十分友善。一日相约游四川青城峨嵋山,在李源的执意下走了水路。圆泽叹息:“行止固不由人。”他们在水边遇见一位孕妇,圆泽一看,命中注定,这位妇人是他下一世的生母。圆泽知道自己即将去世便与李源约定十三年后杭州天竺寺外相见。一晃十三年过去,李源如约来到天竺寺外,看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吟唱:“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原来,这个牧童就是故人圆泽的转世身,李源忍不住询问:“泽公健否?”牧童感激李源的信守承诺,但表示俗缘未尽,不能相近,惟有勤于修行,将来还会有会面的日子,说罢扬长而去,不知所终。这个故事歌颂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情义。也透过 “轮回”与“转世”体现了佛教的入世观照和慧解。故事中最感人的一瞬、故事背后隽永的意味都因这幅图案而永久定格下来。
西方天主教图像的收录
《程氏墨苑》中收录有反映西方天主教教义的西洋图像,并得到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用中文和罗马拼音对照而做的解释。这幅《二徒闻实,即舍空虚》图解的是耶稣在以玛忤斯显身的故事。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被钉上十字架后,有些门徒选择了返回自己的故乡。图中描绘的正是两个返回以玛忤斯的门徒,他们在路上谈论着耶稣死而复活的事情,但却没有认出显身与他们同行的耶稣。途中,耶稣给门徒们讲解了圣经要义。晚餐时,耶稣将饼掰开来递给门徒吃,他们这才认出这位已经复活的主,而耶稣却消失不见了。门徒们打消了心中的空虚,重返耶路撒冷。这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出版物上的西方天主教图像。虽然《程氏墨苑》将其收录的目的并非为了宣传宗教,但迎合了晚明文人“尚奇”的趣味,且让《程氏墨苑》的体系更加完整,同时也是西方天主教在明季进入中国社会并产生影响的真实写照。
诸如上述有趣的故事,在两种墨谱中比比皆是。从内容与结构上来看,图谱式的《方氏墨谱》共八卷,其中序跋铭赞两卷,图六卷,分别为国宝、国华、博古、博物、太玄、太莫。第一卷彰显了太平盛世的吉兆祥瑞,第二卷是对朝臣鞠躬尽瘁辅佐皇帝的表彰,第三、四卷是对世间渊博学识的推崇,佛家和道家作为学术思想流派构成了第五、六卷。百科全书式的《程氏墨苑》分为“人文爵里”八卷,图十二卷,依次为玄工、舆图、人官、物华、儒藏、缁黄六类,每类两卷。前四类分别对应天、地、人、物,后两类则是由人部提取出来的儒释道三教思想。
如今,上海书画出版社将两种墨谱合并出版,书名为《明刊墨谱双璧》。之所以称之为“双璧”,一来因为这两种墨谱历来被列入“明代墨谱四宝”之前两位,其重要地位无可置疑;二来因为其版本十分稀缺。此次影印之版本,皆选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典藏之宝,分别为明万历十八年(1590)、万历三十四年(1606)的初刻版本,尤其《程氏墨苑》为当今仅存之彩色版,郑振铎先生曾感慨“此‘国宝’也!人间恐无第二”。
《明刊墨谱双璧》中的每一件墨式背后都有深邃而美丽的典故,从天文到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儒家到释道以及天主教,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墨式图案的来源既有对历代制墨业发展成果的继承,又有许多借鉴于其他艺术种类,如玉器、漆器、铜镜、绘画等等。除具欣赏品鉴之功能,它们更是历史文化的记载者。无论是图像内容的广泛性,还是图像的流传与变化,都为当下的艺术与历史研究提供了无尽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