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司之神》 [日]里见真三著 吕灵芝译 新星出版社(2015年11月版)
潘飞
一个被誉为“神”的普通人,必有不同凡人之处,而音、图、文等如此多的媒介手段的综合运用,会帮助我们从不同的侧面去研究这个能把寿司变成一种艺术的人的神性,这种神性来自坚持了几十年的对于简单的追求。《寿司之神》同名纪录片的配乐让人惊艳,开篇就是一首交响乐,小提琴的跳弓技法,活泼雀跃,与一帧帧图像的切换相得益彰,似乎不看画面,也能从曲调段落中听出一些故事的端倪和节奏。小野二郎娴熟的技法富有明丽的音乐性,各种食材和调料就像交响乐乐谱上的小蝌蚪一样共同谱写了一篇动人的多重奏的乐章。才下指尖,又上舌尖,带着这种美感转入图书版的 《寿司之神》,唇齿间似乎保有米粒和鱼片的香甜。
很巧,图书对纪录片中提及的多道寿司、下酒菜、小菜的制作手法进行了细致的延展,一个个装满了各种套餐的主题食盒格外让人垂涎欲滴,更妙的是,对寿司主要材质如金枪鱼的不同部位的解剖图细致而生动,红艳艳的鱼肉似乎有种魔性的视觉召唤力,鱼的每一个部位会带来不同的口感,寿司制作者会据此调制不同的口味,这鲜明地揭示着寿司文化为代表的日本文化那种让人惊叹的不厌其烦的精细和考究。
《寿司之神》把小野二郎那些华美的技法以及“数寄屋桥次郎”名店美味的秘诀均一一展示披露,小野二郎不仅是个美味的制造者,他其实也像一首多重声部的交响乐:他是鱼类和大米专家。是地理专家,是气象专家,他懂得日本哪个地方的哪种鱼类肉质最好,哪种鱼的产卵期是什么时候,每种鱼的哪个部位味道最好,什么时间点回港的鱼才是自己所需,用什么刀法切出的鲍鱼最容易出美味,什么温度状态下的章鱼才最适合食用;他懂得春天和秋天的柴鱼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哪里的海湾已经被污染,哪里的海湾的洋流已经发生变化造成鱼类种属的变化,
哪里的大米最适合用来制作寿司……从小野二郎身上可以看到专业精神的可贵,而这均来自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