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方略——走向世界之路》
顾骏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顾骏
《大国方略》是一组不同学科的专家对当下中国如何完成走向现代大国的历史进程所作的思考。全书围绕三个基本判断以及由此引出的重大战略问题而展开。
第一,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史。从“睁眼看世界”开始,相对独立地存在了数千年的中国,首次大规模遭遇外来且高于自身的文明。在此过程中,中国遭遇深重的灾难,蒙受了无以复加的屈辱,但通过奋起抗争,终于争取到了民族独立。
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动接纳世界,并借助全球市场、资源输入和先进文明,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现在到了中国与世界关系史的转折关头,中国将大规模走出国门,主动走进世界,更深地融入全球市场,为进一步发展而拓展空间。
走进中国与走进世界,都是中国开放全过程的组成部分,但其内含意义和可能带来的挑战存在巨大差异。前者是世界进入中国的地盘,虽也会带来挑战,但中国政府强有力的管控,有助于将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事实证明,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我们接受了各种挑战,并成功地战胜之。后者则是中国进入全球舞台,必须遵守国际规则,并同占有先手之利的对手同台竞争。中国是否准备好了?
第二,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造就了中国今天“大块头”的体量——包括但不限于世界第二的GDP总量,世界第一的外贸总额、外汇存底,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堪称最现代的基础设施网络,还有日新月异的武器装备。“中国打喷嚏,世界就感冒”已成为现实。
但大国而非强国,不但是当下中国的软肋,而且潜藏着巨大的风险:若非大国,别国不用在意,更不用提防你;若已然大国,别国自然以对待大国的方式对待你。两种情况都具有“确定性”,而事情一旦确定,就容易处置。但现实中的中国恰恰“既是又不是”,成长中的大国让人难以确定,“大块头”最后会长成什么模样,成长过程又会出现什么变数,别国难以预估,中国也无法完全确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因此充满变数。近年来,地区外大国不断制造事态,周边国家也动作频频,如此复杂局面,中国该如何掌控,才能借力完成由大而强的过渡?
第三,自中国同世界大规模遭遇以来,强调“中国本位”,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中国化、中国特色、中国道路,内涵虽有不同,但追求民族独立自主的发展方向始终未变。随着中国走进世界,中国元素也必须飘洋过海,融入全球秩序及其背后的规则之中,中国成功的世界意义自然成为中国和世界共同面临的一道考题。“讲好中国故事”不只是为了让世界理解中国,更是为中国未来发展畅通路径。从立足自身强调中国特色,到面向世界,讲述中国道理及其对人类的普遍意义,需要中国在与世界的沟通上,实现华丽转身。中国准备好了吗?
这三个问题是中国必须回答也必须解决的。所谓“大国方略”,就是指出并解答以大国姿态走向世界的中国,应该如何处理与此有关的重大问题。
《大国方略》在前言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必须“谋全局”、“谋万世”,高屋建瓴,解决“对自身的认知,对世界大局的把握,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对自身与世界关系如何相处的设计”,明确“中国成为大国后,如何处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如何处理本国、他国和世界的关系,如何处理利益、规则和道义的关系”等关乎未来的战略大构想,来规划自己,承诺世界。
全书的前四章,从中国“既是又不是现代大国”的分析开始,透过近现代史上“留学潮”这个中国看世界的眼睛和世界看中国的窗口,总结出通过自强不息和学习世界,积贫积弱的古国已然浴火重生,进入与世界共享同一个梦的阶段;再经由辩驳“历史终结论”,阐明中国道路的历史意义,论证了中国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别国和国际社会所借鉴;最后由中国图腾动物“龙”切入,引伸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终将开创人类前所未有的大国和平崛起之范例,“大块头”对别国和世界都不是威胁,而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建设性力量的结论。
第五章提出,中美关系不但具有“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博弈的一般特点,还牵连同在亚太的俄日两国,从而形成“四国三边”的多个“三角”以及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国只有处理好各种关系,首先是中美关系,才能化敌为友,营造和平友好的发展环境。
第六章讨论高铁出国,既考察了向世界输出高铁技术、产品和标准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也全景式展示了其中隐藏的深刻挑战,尤其是得到中国资金支持的高铁工程出口,在带动中国国家财富全球分布的同时,也提出了财富的安全问题。如何设计和落实对各种风险的管控,是高铁出国实现中国和输入国乃至更大地区共同发展的关键。
第七章围绕“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揭开了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盖头”。中国要深入这一历史上纷争不断、现实中经济基础薄弱、政府危机频仍、财务风险巨大的地区,既需要从大处着眼,不能斤斤计较于局部得失,也要运筹帷幄,防止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
第八章以知识产权为聚焦点,剖析中国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必要性和艰难之处。要真正赶上世界产业发展前沿,成为强大国家,必须提升制造业水平,摆脱被国外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掐脖子的窘境。中国不但需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策略,还要培育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创新之火加油”,让创业者和创新者免去后顾之忧。
第九章回到民族独立自主的初始话题,但落脚于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人类解决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大国,赶超了一百七十年的中华民族需要回头寻根溯源,开发其中蕴藏的智慧,振奋中国,造福世界。
全书的“后记”再提“大国”主题,但讲的不是国家,而是国民。国家要成为现代大国,国民必须成为大国国民,首当其冲是要有大国心态,生活上不能崇洋媚外,发展模式上更不能像学生答辩一样,“言必称西方”,只知百般辩解。自信而不自卑,自尊而不自恋,自强而不自傲,国民有如此思维、襟怀和气度,中国才能真正成为现代大国。
《大国方略》不是纯学理思辨,也不是媚俗“鸡汤”,而是通过大量史料、典故和现实事例,采取轻松活泼、富有节奏感的叙事方式,既说清楚道理,也强化了可读性。之所以赋予这本弘扬主旋律的时政出版物以畅销书风格,目的在于突出启迪效果。把中国故事讲得受人欢迎,能广为传播,当然重要,但还不是目的的全部。说清楚中国的道理,既鼓舞和坚定自己,也使其他国家明白中国举事处世的内在逻辑,从而使其对“大块头”揣测不安的心情平静下来,促成中国和世界彼此了解、相通相融,才是最后的目的。
“坦坦荡荡走世界,堂堂正正说中国”,这就是《大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