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民国人物:从张爱玲到杜月笙》
蔡登山 著
中华书局出版
■余佐赞
要了解一位作者,读其作品以外还要了解这个人和他所处的时代。《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了解一位过去的人物,最好的材料自然来自于第一手资料。譬如,书信。书信这东西一般是写给好友看的,又属隐私,其中内容很多都是作者的所思所想,掌握了作者的书信内容,对作家的生平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又譬如,日记。作家去世后,很多人发现了作家的日记,甚至整理出版了这些日记,这是作者自己给自己写的流水账,更是直白袒露,无疑是研究作者的最好资料——如果掌握新发现的书信和日记,无疑为研究作家提供了知人论世的可能性,为重写或者重看那些人物的人生提供了可能。
宝岛台湾学者蔡登山先生长期致力于新史料的发现和博稽,除了遍找那些民国人物的书信和日记,有时甚至直接去采访那些民国老人。这些,为作者重看那些民国人物提供了可能。特别是采访,在和亲历者面谈时除了聆听事件经过,还可以求证,采访来的资料无疑也是第一手资料,足堪匡正以讹传讹的传闻。
比如这本《重看民国人物:从张爱玲到杜月笙》,开篇就是“张爱玲上海十年”,把张爱玲在上海十年的文人圈,特别是发稿编辑的圈子做了一个梳理,里面有“张爱玲与周瘦鹃”,“张爱玲与秦瘦鸥”,“张爱玲与柯灵、平襟亚”,“张爱玲与王宏声、钱公侠”,“张爱玲与袁殊”,“张爱玲与苏青”,“张爱玲与柳雨生,周黎庵”,“张爱玲与沈启无、关永吉”,“张爱玲与路易士”,“张爱玲与唐大郎、胡梯维、桑弧”,“张爱玲与李君维”,等等。作者大都是根据新近的材料来写,张爱玲不写日记,除了作品以外,留下了不少书信,其中给宋淇六百多通,给夏志清一百一十八通,给庄信正八十四通,这些信开始陆续公布,作者根据已经发表的这些书信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再次打量张爱玲等民国人物也就有了一定的新视角,基于此,本书也就有了一些崭新的内容。
除了日记书信,还有身边人写的传记也值得重视。这本书重新打量的人物有作家和学者,除张爱玲外,还有胡适之等;也有艺术家和艺术鉴赏家,如张大千、陈定山等;还有一些民国闻人,如杜月笙。怎么看杜月笙这个人呢?本书作者从不通文墨的杜月笙的秘书写的传记入手。杜月笙有四位秘书:翁佐卿、邱访陌、王幼棠和胡叙五,书中这位由黄炎培介绍的胡叙五跟随杜月笙时间最长,后来胡叙五写了《杜月笙外传》,作者向杜月笙女儿杜美霞女士和杜月笙好友的后人求证书中内容,都说是真实可信的。杜月笙的一般传记,多是捕风捉影、随意出入,真正可信的并不多。作者认为,重看民国闻人杜月笙,应该要根据其身边人,比如秘书等所写的传记去看,才有可能了解真实的民国人物。
再说一下作者对徐芳的采访。坊间都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胡适和徐芳有恋情,但2006年作者采访了九十五岁高龄的徐芳,书中说:“面对与胡适的恋情,我曾几次的探询,老人始终坚持只是‘师生之情’,至于‘情书’的部分那就更是否认了。”1943年徐芳嫁给徐培根(烈士白莽的哥哥)后,两人感情一直很好,并且他们夫妇和胡适也一直有往来。尽管根据顾颉刚等人的日记和胡适徐芳书信,可以证明胡适和徐芳曾经走得很近,但当事人的亲口否认,也为我们重新了解这位老诗人有了一个新的视角。
历史的真相常常见之于细微之处,从当事人的书信或者亲口说明中,常常会有惊人的发现,甚至会改变原来对这些如雷贯耳的民国人物的既定印象,而这些都要靠写作者去获得最新的文献资料。蔡登山谙熟于民国文史,又有详加考辨的功底,同时他又是勤采访和善追问的媒体人,所以他呈现的这本《重看民国人物》也就有了不少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