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科学思维——张梦阳论鲁迅》张梦阳著 漓江出版社出版
■思人
早在二十世纪初叶,青年鲁迅就在《文化偏至论》中,提出了“立人”的主张。认为“救中国”的“根本之图”,是“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在《摩罗诗力说》结尾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的到来。这种“立人”思想是鲁迅所独具的,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立人”究竟应该落实在哪里呢?应该落实在科学思维上。人的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能够思维。鲁迅是对中国人的精神进行深刻反思的伟大思想家,科学思维乃是鲁迅最本质、最重要的内在价值。中国鲁迅学的历史,主要是逐步发现与深掘鲁迅价值的历史,也是中国鲁迅学本身逐步走向科学思维的历史。只有把鲁迅的科学思维探究透彻,才可能给予这位文化伟人以科学的历史定位,也才能从鲁迅经典中汲取最珍贵的精华,为现实服务。
这正是《鲁迅的科学思维——张梦阳论鲁迅》一书的中心思想。书中提出了“立人”实质是立科学思维的思想,认为鲁迅的最大价值,在于他对中国人思维的批判,扭转了数千年的传统思维定式,变奴性思维为科学思维,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理性自觉做出了划时代的历史贡献。因为无论是中国反封建的“政治革命”还是“思想革命”,立足点都是人,是人的思维。只有人的思维改变了,政治和思想才能变化。否则,一切照旧。即使表面变了,实质仍然一样。
鲁迅又是以思想家兼文学家的思辨加形象化的方式,致力于中国人思维的扭转的。例如《阿Q正传》,就通过阿Q这一典型形象,深刻批判了当时中国人错误的思维方式——“精神上的胜利法”。所以比单一的哲学家或文学家产生了大得多的综合效应,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发挥了少有人可比的巨大影响。
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厚重文化,与当下流行的快餐文化是对立的。只有深读才能读懂鲁迅。所谓深读,就是深入地慢慢地读,这与目前流行的浅读,即浮浅地快速阅读是不一样的。深读,不仅要读鲁迅的文字,而且须深入到文字后面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中去,探究一下鲁迅在写作这些文章时,是怎样展开思维活动的?这种思维活动又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社会状态下,针对什么样的对象而展开的?有哪些特点和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因而该书对鲁迅在《“题未定”草(六至九)》中提出的“悬想”一说所进行的全面阐释,当是全书的精华与核心。作者1973年就在《论“悬想”——<“题未定”草(六至九)>的哲学分析》一文中开始了这项工作。从此四十年如一日不断深掘、扩展,不仅编纂了五卷一分册一千万字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全面掌握了鲁迅研究资料;写出三部一百八十七万字的《中国鲁迅学通史》,获得国家图书奖;又出版了叙事抒情长诗《谒无名思想家墓》;翻译的《中国人气质》出到第四版;已出版了第一部的长篇小说体鲁迅传《苦魂三部曲》也接近杀青;现在又以鲁迅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为核心,以哲学、思维学等最新人文科学知识,对鲁迅式的科学思维展开了系统、独到的评析。言前人所未言,写前人所未写,洋洋洒洒,谨严周密,新意迭出。更可贵的是该书还以发展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了鲁迅由于时代和自身的限制,在思维方式上的局限性,并没有把鲁迅说得十全十美,事事正确。作者既全面、系统、扎实地掌握了史料,又有史家的眼光和手笔,并富有人情味和文学诗化的才情,还显现出了强劲、深邃的理论钻探力。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