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至8月14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将同时亮相中华艺术宫。这是中国艺术节历史上的创举,将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三个国家级专业展览首次在同一场馆同时呈现,大大丰富了艺术节的整体格局。
而这次创举之所以能够实现,得益于中华艺术宫得天独厚的场馆条件——由原世博会中国馆华丽变身而来的中华艺术宫,有着6.4万平方米的超大展示面积,数十个有着超高层高的展厅。很多展览受到展示空间的局限,需要首先限定参展作品尺幅。而这一次,只要艺术家拿得出好作品,上海都能容纳。
目前,展览正进入紧锣密鼓的布展阶段。今天,本报记者有幸进入布展现场,带大家先睹为快。
记者在布展现场看到,展品已基本完成定位,待上墙……
记者留意到,展览的确汇聚了不少与时代气象相契合的鸿篇巨制,给观众带来大气、酣畅的观展体验。
听听此前展览评审们如何评价这三个国家级专业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人们可以期待一曲波澜壮阔的视觉艺术交响。美术需要能够拓印时代的大画,艺术家们不妨拿出创造史诗的勇气,优质的展示空间正好给了他们抒发激情的最大余地。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这次展览让我们看到中国油画今天创作的主要方面。今天,中国油画主要的问题是自主发展,是怎样让西方艺术语言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次在有限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几代艺术家在这方面的努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这一届展览的作品和上一届相比,在艺术语言方面,有很多创新的语言、形式,从表现题材来看,中青年创作者更多地反映现实题材。看得出,这些作品是他们从生活中感受得来的。表现方式上也不仅仅是图像式的描述,而是努力以新的艺术形式和创造理念表达新的感受,与老艺术家拉开距离。
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
总体来说我是满意的,带来一种“眼”目一新的感受。参展作品的题材反映了新时代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绘画语言上,不少作品具备鲜明的时代感,创作者们在图式等视觉样式上动了些脑筋。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
这次展览很有生发力、很有活力。其他很多全国美展很有规矩,在我们意想之中,却很少出现让我们意外的惊喜。我们会觉得功夫老道、气息儒雅,但这次开了先例。只要有品质,可以任意发挥,在国展的层面上,这是没有过的。这一次我觉得有部分作品超出了预想。
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
这是个专业性、高规格的展览。展览对内容、书体有严格要求,安排了文字专家、草书专家、古文字专家,一个一个评审,尽量万无一失。书法家写的未必像古文字学家那样,但是像这样的大展览,大家很挑剔,不能错。
展厅的气势可以把你往外推,把你逼出去,纤毫之功可以把你往内拉,一推一拉,展览能体现这两种效果就很好。我相信这个展览的展出效果是很有震撼力的。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申万胜:
这次展览无论从书体、内容的多样性,思想性,作品质量等都比上一届有新的变化。从艺术性上讲,评出来的书法作品既有相当的基本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个性,特别在行草书上反映得比较充分。
作者:范昕
摄影:范昕
编辑:范昕 王磊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