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卫红身上屏着一股劲儿。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历博”)展厅,春秋旅游导游已轮流试讲3个多小时,试听人的脚力有些受不住:有人捶腰顿足、身形摇晃。但看周卫红,始终腰杆笔挺,身形纹丝不动,越发细致地指点试讲员:“这里太平铺直叙,游客恐怕要听睡着,加一点演讲的感觉。”
这股劲儿是什么?与周卫红合作多年的同事们说:“认真。”
入行28年,她自我定位“旅游人”。这三个字描摹了她对职业的感情,也勾勒出她对行业的认知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旅游业强劲复苏,旅游人忙得脚不沾地,但春秋仍匀出精力关注对企业本身利润并不明显的城市微旅游。“把都市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源,需要有实践经验的文旅企业助力政府部门、规划专家等,提供严谨、有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周卫红说,春秋不能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也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这不是一句泛泛而谈。
今年初,她以市人大代表履职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建议,将上海的文化空间分级,允许相应人员持证进入对应空间,为旅游团体提供讲解服务。不久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给与积极回应和支持——5月,上历博与春秋围绕“博物馆向持证导游开放带团讲解试点”签订合作协议。欢喜之余,周卫红的认真劲儿上来了:自己研究十多万字的培训讲解词;赶去上历博对接细节,进一步沟通文旅融合的设想;试讲现场,对试讲员的提点细节到仪态、表情、手势……
16日,春秋首批试点导游入场上历博带团开讲。
“导游型”讲解员:创新文旅融合
合作讲究双赢,既要解难又要反哺,周卫红花了不少心思。
上历博馆长周群华用“第一个吃螃蟹”形容这次试点合作。博物馆的讲解力量不能完全匹配公众需求,这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之举。但另一方面,上历博一向对讲解员专业素质要求高,引入社会力量能否既维持住专业度,又增加游客的体验度?
这也是周卫红最为在乎的:既然春秋起了头,就要把握好试点的示范作用,以推动成为长久机制。此次试点,上历博与春秋共同组织培训与考核,首批有19名导游通过考试。试讲现场,试讲员戴上了“双证”:一张是新考出的上历博“基本陈列讲解资质证”,一张是导游资格证。
证只是准入门槛,怎样讲得既准确又生动则大有文章。
一连几日,周卫红仔细看了80余篇“导游版”的开场词和讲解词。现场试听,她对准确度字斟句酌:“这个介绍里人数加起来不对”“这个地址的表述准确吗”“这部分是不是加了很多自我演绎,上历博的解说词背熟了吗”……
至于导游型讲解员能带来的增量,她从游客体验感提出要求:“开场词太平淡,吸引力不够”“声音要抑扬顿挫,不然游客要打瞌睡”“适当加一点手势,气场要出来”……周卫红反复向试讲员念叨“两张证”之用:“要融合好导游和讲解员的双重身份。比如讲到广富林文化遗址,至少可以告诉游客通过什么交通方式到达。”
这种增量也是对微旅游的反哺。周卫红提出,一来丰富、完善春秋城市微游中人民广场板块产品;再者也是借此机会,对整个城市的微游点位形成引流。
城市微游产品:温和带动商业
周卫红大学读的是国际导游专业。翻开专业课本的第一天,她记住了教科书对旅游的定义要点:精神文化。可在入行后很长一段时间,她发现国内旅游偏向了物质表达。直到近年逐渐回归文化阐释。
微旅游正是对文旅融合的一种探索。上海的微旅游,资源丰沛又充满挑战。“很难精准寻到客户要什么。一个在上海生活多年的市民,完全可以自己逛小马路,为什么要花钱跟着旅行社走?”春秋微游产品经理柯一鸣思考:在生活化的小马路上,旅游产品还能融入商业推介吗?
难,但周卫红对诸如此类的探索充满兴致。她曾陪旅居国外多年的好友游玩上海,发现好友念叨至今的是虹口糕团的传统风味和一场精心组织的公益活动,“旅游的文化表达和生活观呈现越发重要”。如今,梧桐树下的小马路上长出越来越多的特色小店,她的思路打开了,“在微旅游产品中呈现烟火气,介绍小修小补点位等特色小店,也温和地带动商业”。
眼下,她正关注城市微旅游怎么平衡在地居民生活和游客需求,将这种考虑设计进旅游产品。
这番探索文化表达的兴致,源自周卫红长期以来对善与美的追求。2011年开始她发起“温暖·帕米尔”公益项目,为数百名孩子送去真诚的关心与爱护。今年,她资助的“女儿”高考发挥得不错。填志愿时,周卫红与她通了好长时间电话,分析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我跟她约定,只要高考成绩我们两个都满意了,我就会请她来上海。”
人物小传
周卫红,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上海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获得“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11年发起组织“温暖·帕米尔”公益项目,资助学生总计已达数百人。先后获评2018年中央文明网举办的“中国好人”、2019年度中国旅行社协会旅游公益人物、2021年度长宁区区长质量奖(个人)。
作者:苏展
摄影:张伊辰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